入丰文学
一个好看的小说推荐网站

观音婢长孙皇后李世民免费阅读

第9章 安抚

大业十一年,一是因着李渊成绩突出,二是因着雁门关一事杨广对李家印象颇好,因此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讨捕史。

“若是表兄逮着那伙子贼人,格杀勿论!反叛朝廷本就是诛九族的大罪,只杀掉戴罪之人已经很仁慈了,表兄切勿心软!”

李渊照旧高声应着,退出了皇宫正殿。这一次,他根本不打算再听杨广的话。为什么要把造反的百姓都杀掉?只要擒杀贼首就可以了,百姓们还是不能殃及的,他们也不过是为了拼一把活下去而已。再说了此刻李渊已经有了起兵的念头,那么这些被贼首组织起来的百姓,如果经过训练,也许正是不错的兵丁。杨广蠢,一次杨玄感造反的杀戮,令四方离心。他李渊可不会这样,他会用自己的仁慈宽厚收获天下归心。

不过,在他离开家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去做。二儿媳长孙氏的舅舅高士廉在小两口成婚后不久就因为与斛斯政有交往,被贬为朱鸢县主簿。岭南瘴气很重,杨广此举不异于流放了高士廉。高士廉不敢怠慢立刻上路,从此再无音讯。他是个至诚至孝之人,既担心老母亲无人照拂,又担心妻子跟着受苦,便把妻子留下照顾老母,独身一人前往岭南赴任。在他离开之前,还把自己的大住宅卖了,买下两座小住宅,一座供老母妻儿居住,一座供妹妹和外甥无忌居住。李渊和李世民都非常感动于他的为人,时时照拂他的家人。

半月前,世民休假回到大兴,和观音婢去探望了她的外祖母,回来只道是老人家身体不太好,因为挂念高士廉日夜流泪,已经卧床不起了。李渊便派人前往岭南,打探高士廉的消息。今日,他在进宫的路上收到下属报告,已经有了高士廉的消息:他身体健康,已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岭南地区已经大乱,官民皆不奉朝廷诏令,地方官可以说是土皇帝。但不管怎么样,高士廉是安全的。而且,李渊的下属还带来了高士廉给家里的书信,因此他要把这信交给儿媳长孙氏,让她快点回家捎给外祖母和舅母。

且不说观音婢收到信以后多么地感谢李渊,也不说高士廉母亲听完外孙女读的信之后精神大好,高士廉妻子鲜于氏多么千恩万谢,我们这一节只说观音婢的公公李渊。

前边说了,天下大乱,岭南地区官民皆不奉诏。李渊到了杨广安排他镇守的地方太原,便把朝廷委派给自己的“讨捕使”一职,改成了“安抚使”。这一名称的改变颇有效果,太原地区紧张的氛围随着李渊安抚诚意的逐渐显露而缓和。只月余时间 ,唐公李渊的名字就在官民中间传诵。太原地区附近活跃的小股贼寇大部分已投入李渊麾下,晋阳城里时不时发起暴动的乱民也开始正常营生了。李渊到了太原的第三个月,晋阳的商铺也已经陆陆续续开张了。

李渊为了抒发心中的畅快之情,又一次带着李世民在晋阳郊外策马奔驰。

“这么看来,咱们的思路是对的。安民保生产,收编那些流寇盗匪,太原自安。儿啊,为父既然请旨将你从云定兴处调来为父身边,你就要跟为父一起守好太原这块地盘。这里可是咱们打基础的好地方。为父得去朝廷打点一下,争取让皇帝把太原名正言顺给咱们。讨捕使和留守,对咱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李世民回首看着晋阳城,晋阳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闪着耀眼的金光。他又想起暮气沉沉的大兴城,对比如此明显,好似命运已经在冥冥之中开始了新的安排。

太原是大隋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为了防范突厥入侵,高筑城、深挖池,城里守军兵强马壮,储存的粮饷几年都吃不完。李渊一直觉得,自己能够到太原来绝对不是偶然。如果杨广不愿意把太原给自己,那也要费些功夫争取过来。如果杨广能够安排自己担任太原留守,虽然那也需要争取,但是就会轻松很多。如果太原完全到了自己手里,那么李渊就完全可以认为,上天已经授意自己夺取天下了!

不久之后,李渊奉命去追缴毋端儿及其众,驻扎在龙门,毋端儿率领数千名手下围住了这座城池。李渊目测这些人,虽然听从毋端儿号令,也似乎接受了一些训练,但是步伐凌乱、列队无章法,高矮胖瘦各异,确实是一群乌合之众。李渊深知,这已经是毋端儿能够带出的最能打的手下。其他的说是人数浩大,不如说都是没活路了追随者吃口饭的老百姓。李渊站在城门楼上,眼看着毋端儿骑在马上,颇有一股浩然正气,忍不住在心里啧啧感叹。可是没有办法,经过前几次试探,毋端儿都没有归顺之意,生逢乱世,狭路相逢历来是你死我活。

“我毋端儿佩服唐公为人,可你是杨广任命的官员,我可以投降唐公,但绝不屈服于杨广!”

李渊在心里喟叹一声,带着十余骑冲出了城门,趁着毋端儿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李渊他们已经连着发出七十余箭,箭无虚发,其中李渊第一箭就对着毋端儿穿胸而过,一招毙命。你是个英雄,希望你没什么痛苦。李渊看着毋端儿的手下如潮水般退却,摆摆手示意自己的守军不必再追赶,回到了龙门。

毋端儿一死,龙门守军并未再与造反的众人发生大的战斗。李渊采取安抚的策略,跟随毋端儿的数万百姓皆归降,龙门各州县遂安,但其官民并未归服于朝廷而是归心李渊。其中,数万百姓中青壮年男子皆投入李渊麾下,李渊的力量一下子得到了壮大。

到了这个时候,李渊的政治才能又一次得到了发挥。他在给杨广的上表中称,自己带领将士经过数日激战,斩杀贼众一万多人,投降六万余人,如果一下子杀掉这么多人可能会激发民变。因此,先把这六万余人聚在一起看管起来,待杨广下旨再说。杨广不疑有他,六万余人的确很难处理。于是他便没有下具体的旨意,让李渊“相机行事”。不过,杨广因为这事也增添了一些聪明,他开始认可李渊在招抚方面的能力,反思如果杀掉太多归降的人会引起更大的动乱,于是在不久之后,主动把李渊的官职改为太原道安抚使。

讨捕还是安抚对李渊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的,不该杀的人他也是绝不会杀的。只不过他现在并不想跟自己的表弟翻脸,也不想落一个谋权篡位的名声,因此杨广自己提高了觉悟,他也还是很开心的。

而此刻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从河东郡传来消息,他们在该地区安抚百姓、联系豪杰,做得非常成功。建成是个谨慎的人,跟好大喜功的杨广截然相反。他脚踏实地地干着父亲安排给自己的事情,一点一点为那个李家共同的梦想而努力。他的心里越来越忌惮跟父亲朝夕相处的二弟李世民,可他很清楚,现在他们团结一致尚有一线生机,如若兄弟阋墙,只怕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他想起来了袁绍,他知道父亲比袁绍要英明果决的多,只怕比起曹操也更胜一筹,他由衷地希望自己和弟弟现在不要成为袁家那些不肖之子,也不要变成曹丕和曹植的样子。

李世民的心里也忌惮着在河东老家打根基的大哥李建成,他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和大哥早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斗。因为在他追随父亲在太原平乱的这些时日里,他越来越享受那种被官民由衷尊崇的感觉。他看着自己手下军纪严明、精神抖擞的将士,看着太原地区逐渐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的老百姓,已经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他也知道,现在不是跟大哥抢夺继承地位的时候,如果他不顾大局,那么只能落得全家覆巢之下无有完卵的地步。那样的话,他就对不起将士和百姓,也对不起父亲的看重,更对不起在家中苦苦等待自己的观音婢。

观音婢,夫人,世民好想你啊……我有太多太多话压在了心里,除了你,我不能跟任何人说啊……

1 2 3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