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舒霞卷月冉日華寫的有女同車火爆上線,主角是觀音婢李世民,主要講述了:她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賢后,上輔君王,下育子女,她收穫了人人豔羨的愛情,冷漠君王卻獨獨對她留有一份溫柔。
第1章 洞房花燭夜,春宵值千金
紅燭帳暖,李世民牽著觀音婢的手坐在榻上,不錯眼地盯著觀音婢白皙的面龐。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是織女下而星落,嫦娥來而月空。
這是他夢寐以求,寤寐思服的窈窕淑女,是他三書六禮,三媒六聘,求娶的新婦,是他非卿不娶,念念不忘,一生一世都要守護的心上人兒,他覺得這一刻,他這一生都會銘記於心,她的一顰一笑都深深牽動著自己的心緒。
觀音婢以扇遮面,以表羞怯。夜深四寂,與剛剛熱鬧的吵嚷,聲聲道喜形成鮮明的反差,倒是讓觀音婢有些不知所措。
小夫妻二人共吃一份肉,同飲合歡酒,是為“同牢合巹”,寓意夫婦一體、相親相愛。各剪下一縷頭髮,綰結一起即“合髻”,以示同心偕老。“撒帳”之後,遣散眾人,二人半晌無話。
“青春今夜正芳新,紅葉開時一朵花。分明寶樹從人看,何勞玉扇更來遮。音兒可否卻扇?”
觀音婢將扇子自眉骨慢慢取下,如水的眼眸跌入深邃的眼裡,瞬間被溫柔包裹。
觀音婢被李世民盯得不好意思,低垂下眸子,李世民見她有些不安,忙伸出手握住她,觀音婢冰涼的小手被李世民厚實溫熱的大手包裹住,溫暖瞬間襲遍全身。
李世民柔了聲音開口道:“觀音婢,別怕,以後我就是你的夫君,會日日守護在你的身邊,我們必然會恩愛有加,白首不相疑的。”
觀音婢軟軟的聲音開口喚道:“二郎……”這一聲一下喚到李世民心坎裡,他將觀音婢攬到懷裡。溫熱的氣息撲面而來,讓觀音婢停住了話頭。
許是一天下來,婚儀繁雜,繁文縟節頗多,寅時起來,未得片刻喘息,觀音婢靠在李世民懷裡,閉上眼睛,在燭火搖曳中,呼吸漸漸平穩。
李世民藉著燭光細細地欣賞懷中的嬌小娘子,燭下看美人,真是別有一番風韻,而且是獨屬於自己的。
說起來,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馬,觀音婢,出身於有著“門傳鐘鼎,家世山河”之稱的雍州長安長孫氏,是“一箭雙鵰”“霹靂堂”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母親高氏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八歲失怙,由舅父高士廉撫養長大。
李世民出生於隴西李氏,父親李淵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出任太原留守,母親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孫女,神武郡公竇毅和襄陽公主的女兒。
二人可謂是家世相當,門當戶對。
李世民和觀音婢因長孫無忌相識,長孫無忌是觀音婢的同胞兄長,李世民視長孫無忌為志趣相投的至交好友,常常去高士廉的府邸與長孫無忌吟詩作樂,談古論今,品茶飲酒好不快活,一來二去也就與觀音婢熟識。
說起來成就這一段姻緣,還要歸功於長孫晟的哥哥長孫熾。幼年,天資聰慧的竇氏因成功地調解了周武帝與皇后之間的糾紛,間接地為北周的強盛做了貢獻,而名揚天下,以至於她長大後的出嫁都成了轟動整個貴族圈的熱點。竇氏長大後通過“雀屏中選”選婿,唐國公李淵勝了長孫熾,奪得魁首,如願娶了竇氏做夫人。長孫熾遺憾落敗後,下定決心要與竇氏的孩子聯姻,在他的努力撮合下,這才成全了這一對璧人。
李世民對觀音婢可以說是一見傾心,回想那年,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爭開不待葉盛開於枝頭。一簇簇,一團團,淡雅清香,粉色的波光流轉。
在高府的桃林中,眸子與眸子的邂逅,他第一次見到了那個溫婉清麗,氣質高雅的女子。她硃色雙唇挽起一個淡淡笑花,恰似春風過處十里桃花,正是煙花三月的風雅,弧線優美的杏眸微微一眯,墨眸盈盈流轉,長睫輕扇,幾乎要扇進人心裡。
他一見難忘,第一次知道了“人面桃花相映紅”所言非虛,第一次品嚐到了“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的難眠滋味。
而後他每一次去高府找無忌時,總是不辭麻煩,繞路花園,期盼著再次相見,或是似有若無地向無忌打探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佳人。
而今讓他日日思念,夜夜出神的佳人真真切切地躺在自己懷中,細嗅她身上的芳香,不由迷醉其中,輕輕吻了吻她白皙的臉龐,佳人在懷,甚覺此生足矣。
李世民自與觀音婢成婚後,整日與自己的娘子膩在一起。不是一起去郊外騎馬看日出,就是一起在花園裡吟詩彈琴,或是去集市上吃喝玩樂。
李淵在府裡請了先生授課,原本李世民是在眾兄弟中是最為勤勉的,總是每日最先到學堂,最後離開,嚐嚐拉著先生答疑解惑,考較課業時也從未出錯,先生常常摸著花白的鬍鬚感嘆道:“此子可教也。”
然而近日這個“可教”之子常常遲到早退,有時留堂的身影中也有他一份,上課老是走神,神遊天外,盯著一個地方傻愣愣地笑,被問到,也不知先生所云為何,把老先生氣得吹鬍子瞪眼,一日三次向李淵告狀。
李淵給每個成親的兒子都安排了差事,多多歷練總沒有壞處。李淵喚來掌事詢問李世民的辦差情況,誰知李世民竟然一次都沒有去過,竟是將他的吩咐當成了耳旁風,李淵氣得倒仰。
再加上老先生屢屢告狀,李淵跟自己的夫人竇氏商量道:“夫人,你說世民原來從不這樣,是不是這個長孫氏日日將李世民困在身邊,讓他沉迷聲色!”
這做父母的大體相同,自己的孩子犯了錯,那必然是別人的孩子帶壞了他。
竇氏倒是個識大體,明事理的人,嗔怪地瞪了李淵一眼,道:“你自己的兒子你自己還不清楚?觀音婢溫婉賢淑,如何能做得了他的主,定是他一個人的主意。”李淵被問得啞口無言,竇氏接著道:“不過,我們說,世民未必肯聽,但若是觀音婢從旁勸誡,我倒覺得他會聽取一二。”李淵皺了皺眉道:“如此就勞煩夫人了。”
李世民下學後,特意到集市買了觀音婢愛吃的棗糕,生怕涼了,李世民特意揣在懷裡,急衝衝地往家趕。
見觀音婢坐在花園中的鞦韆上曬太陽,美人沐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李世民愣了一下,放輕腳步,悄悄地來到觀音婢的身後,用手矇住觀音婢似水的雙眸,溫柔地說道:“猜猜我是誰?”
觀音婢將他的手拿下來,說道:“好了,別鬧!”
李世民獻寶似的從懷中掏出熱乎乎,香噴噴,軟糯糯的棗糕放到觀音婢面前,滿臉期待地看著她。
可是觀音婢臉上卻沒有期待中的驚喜,李世民疑惑又緊張地道:“觀音婢怎麼了?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還是誰欺負你了?”觀音婢搖了搖頭道:“沒有。”
李世民見她越發冷淡,更加急切地問道:“那是怎麼了?”觀音婢從鞦韆上站起,正色說道:“二郎可知,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二郎又可知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難道二郎想有少壯不肯努力,老大徒傷之悲?”
李世民至此方知觀音婢因何生氣苦悶,他也是有鴻鵠之志之人,只是一時沉迷於男歡女愛,觀音婢一語點醒夢中人。李世民不由羞愧難當,說道:“對不起,觀音婢,是我錯了,我保證以後定然用心讀書辦差,焚膏繼晷,孜孜不倦。”
觀音婢這才展露笑顏,說道:“你是我夫君,我自然信你。”
李世民牽起觀音婢軟嫩的小手一起往房中走去,感慨道:“有妻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