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老太太:淘宝发家致富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现代言情小说,作者是贺贺要有名,主角是苏秀秀,主要讲述了:新时代单身奋斗青年苏秀秀,穿成六十年代寡妇老太太,三儿一女,外带孙子孙女 ,遭遇三年饥荒时代。看她手握淘宝空间,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娘说的都对!”三儿坚定不移。“婆婆真开明!”儿媳泪眼汪汪。“跟着奶奶
第4章 赵芳芳
出了宋哥院子,赵老二和老三都神情振奋,想着家里居然有了这么一大笔款项,老爹真是很厉害,看来地府挺好的,不愁吃穿。
“娘,我们现在去哪?要不要快回家,这么多钱,被抢了咋办。”老三又兴奋又担忧,颇有点手足无措。
“娘,我们去看看二姐怎么样?”老二盯着苏秀秀,有些迟疑的开口。
听着老二赵卫民的话,苏秀秀这才想起来,赵老太太出嫁的女儿赵芳芳在县城。
赵芳芳从小生得白白嫩嫩,十分讨人喜爱。到了豆蔻年华,明眸皓齿,惹人怜爱。在一次去县城时,赵芳芳被女婿周振国意外见到。顿时一见钟情,开始展开狂热追求。虽然周家老太强烈反对,但周振国作为小儿子,周老太太心疼,最终还是同样将赵芳芳娶回了家。
幸好赵芳芳没多久就怀孕了,生下了龙凤胎周爱民和周红红。周家老太才慢慢接受了这个小儿媳。
赵芳芳也十分顾苏秀秀和两个弟弟,可以说老二和老三都是赵芳芳一手带着长大的。有这机会,也会带一些好东西回家。
但近些时期,大家都太过艰难,赵老太太心疼女儿,怕女儿回家在饥荒时期被婆家说道,便坚决拒绝女儿回家。由此,母女俩大概也有一年没见面了。
“你说得对,我们该去看看芳芳了。老二老三你们在这里守着,有人过来了告诉我,把空背篓给我,我去小巷子里找你们爹拿些粮食。”
苏秀秀接过背篓,往小巷子钻去,背对着儿子用淘宝买了一袋粗粮,20个鸡蛋和一袋面粉。装好便转身回去。
三儿子赵卫兵看着多出来的粮食,内心好奇激动,眼冒星光。二儿子也一直盯着,内心有着疑惑,但也没说什么。
敲了敲周家的大门,门一开,便见着赵芳芳,周老太太和外孙孙女坐在客厅里。
“娘,二弟,小弟,你们怎么来了!”有一丝惊喜,近一年没见,娘终于来找她了。不过赵芳芳接着紧皱眉头,想着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严重的事情,要不然她娘怎么会来县里找她。
“二姐,好久没见到你了。”二儿子和三儿子都一脸笑容。
“没事,我们就是路过县城来看看你。”苏秀秀,也一脸笑意的看着这个女儿,摸着赵芳芳的手,“最近我们得到一些粮食,想着你们县城也缺粮,顺便带一些给你。”
把背篓一掀,漏出里面的鸡蛋和粗粮,赵芳芳和周老太颇有些手足无措。赵芳芳生怕娘为了自己饿着家里,而周老太认为此时收下会占整赵家天大的便宜。良心人可不能干这事儿。
“这么行,亲家,我们这个时候怎么能拿你的粮呐。”周老太赶紧站起来,一脸推拒,把背篓推了回来,但眼睛却紧紧的盯着粮食又有些不舍。
周家大媳妇听见声音走过来瞧见,到底还是忍不住开了口,“娘,我们粮食也快见底了,你也要多为几个孙子考虑一下,他们可撑不住。”
“亲家,不用担心,我们还有,这是芳芳他爹以前的战友给我们的。芳芳也多亏你照顾,我们都是亲家,就该互帮互助。再说,我外孙和外孙女也得补补,我可不忍心他们挨饿。”
苏秀秀走到龙凤胎旁边,拉着他们的手,摸着他们纤细的手腕,心疼无奈。
都是饥荒闹得,一个个孩子都瘦不拉几的,风吹就倒,天可怜见的。
“亲家,谢谢你。”周老太太有点感动,自己还一直嫌弃赵芳芳是农村的,对于赵芳芳以前带好东西回家也有一肚子火,那些都是自己儿子挣的。却没想到,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赵老太还能想着自己这一家子,真是惭愧以前的那些想法。
农村同志真是朴实善良,关键时刻靠得住。
苏秀秀和女儿寒暄了一会儿,了解了龙凤胎的近状,知道周家父子几个还没下班,便不顾周老太的挽留,推脱还要去供销社买东西,带着两儿子离开了周家。
“娘,今天周老太太对我们老客气了,真好。”三儿子脸上洋溢着憨憨的笑容,为着自己开心,也为着二姐开心。
人之间的相处,可不是要互帮互助,单方面付出的关系总会不是长久的。双方保持不对等的关系,最后总会有裂痕出现。
从古至今,这道理亘久不变。
三人顺着记忆,走到了县城的供销社。
这几年由于饥荒的原因,大部分人都缩紧口袋过日子。原本该热闹无比的供销社,这时候清清冷冷,除了员工,只看见零零散散的几个顾客。
总体来说,呈现萧索,死气沉沉的氛围。
两人跟随苏秀秀在供销社里转了一圈,发现商品种类很少,粮食这类更是难以见到。每天放出一点,就迅速被瓜分完了,一粒渣都见不到。
三人便转头到了生活区,买了一些家里需要的日常用品。
总得买一些符合这个时代的东西回家,自己这三个儿子可能会一直站在自己这边,而选择帮忙遮掩。儿媳妇还是会有其他想法,尽量遮掩一些才是。
像生活类的油、盐、火柴,还有儿媳、孙女的头花、孙子的陀螺玩具等等。
结账的时候,售货员也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全然不像以前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终究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粮食才是生命之本。
买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装满了一背篓,到最后结账也只不过3块钱。六十年代金钱的购买力可谓是相当惊人了。
钱货两清之后,二儿子接过背篓背在身上,三人便走出了供销社,准备回家。
如今这光景,县城也没什么好逛的了。都是些无精打采的人儿,每天咬牙坚持着,等待着饥荒的结束。
算算时间,距离饥荒结束应该还有两三个月吧。
倒是想拿出粮食帮助其他人,但大批粮食来源却难以解释,不免被有心人注意到。在自己想到万全之策前,还是不敢妄动啊。这个时代,可不是自己能随心所欲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