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小說,名為《為揭露真相,我只曝黑料》,這是部都市腦洞類型小說,很多書友都喜歡陳牧寧婉婉等主角的人物刻畫,非常有個性。作者“吉光高照”大大目前寫了483355字,最新章節第229章 這書,怎麼還帶系統啊?,已完結,喜歡這類小說的書友朋友們可以收藏閱讀。
一、作品簡介
《為揭露真相,我只曝黑料》這本小說剛剛上線就備受讀者的喜歡,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陳牧寧婉婉之間的故事,小說的創作者是“吉光高照”大大。主要講述了:看著直播畫面。葉成叼著根菸,總覺得有些不習慣的地方。突然。葉成一拍腦袋,“我就說差了點什麼,沒開彈幕!”“彈幕是什麼?”面對父母求知慾爆棚的眼神,葉成笑著給父母解釋了一下,什麼叫做彈幕。聽完了葉成的話……
二、書友評論
這本書呈現出來的內容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些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說句實話最後爛尾的書絕大多數都是這種現實題材的,沒辦法,寫了不該寫的,被警告了估計是,最後的幕後黑手那跟上面的人都有關係,被警告了不讓寫,只能爛尾匆匆結束。世界上表面是美好的,就因為是表面,所以背地裡才更加黑暗
第一次看有關暗訪記者類型的
關於內容的確寫出了很多現實中的事情,甚至作者有些腦洞讓我看了都後背冷顫,內容不慌不慌有條不紊
結局是倉促了些,但是我認為這已經是一部很出色的作品了,至少在我這裡是
看到有些讀者的評論
【我只是覺得不該救這樣結束】
是的,我也這麼認為
希望作者能開新書,寫的真的很好
最後希望作者能開心快樂愛心
三、最新章節
為揭露真相,我只曝黑料小說最新章節 第229章 這書,怎麼還帶系統啊? 免費試讀
突然。微信裡,出現了一條新消息。「胡老頭:老陳,這家養老院你看怎麼樣?」老頭點開微信對話框,對方發過來的是一個養老院的宣傳頁面,一個月只需要花費三四千塊錢,就可以體驗到尋常養老院一兩萬元的待遇。老頭微微的眯上眼睛。起身,出門。“大孫子,你覺得我去養老院待一段怎麼樣?”“爺爺,您去城裡和我們一起住……
四、作品賞析
看著直播畫面。
葉成叼著根菸,總覺得有些不習慣的地方。
突然。
葉成一拍腦袋,“我就說差了點什麼,沒開彈幕!”
“彈幕是什麼?”
面對父母求知慾爆棚的眼神,葉成笑著給父母解釋了一下,什麼叫做彈幕。
聽完了葉成的話以後,兩位老人滿目的驚歎:“原來,只要開了彈幕,就可以看到好多人同時在屏幕上發的消息,這未免也太神奇了吧。”
“小成啊,你快開開那個什麼幕,給我們漲漲見識。”
葉成在手機上打開彈幕設置。
瞬間。
直播畫面上密密麻麻的!
全部都是網友們的彈幕。
“我想起來了,這不都是前段時間熱度很大的維權案嗎?”
“是的,最後這些父母都出來道歉了,並且承諾不會和兒女要東西,以後也不需要兒女撫養他們。”
“對對對,當初那個什麼「曉曉幫忙」還專門去了一趟事住的所在城市,實地進行調節的,那場直播我也追了!”
“「曉曉幫忙」這次應該驕傲了,陳記會關注的記者,絕對差不了的!”
“倒也不必這麼說,「曉曉幫忙」比陳記火的早多了,做的實事也比陳記多,要認可也是「曉曉幫忙」認可陳記,輪不到陳記來認可「曉曉幫忙」。”
“彈幕太多了,我要看不過來了!”
兒女們控訴偏心父母,不靠譜父母的視頻,在直播間播了足足五分鐘。
儘管很多的新聞,都是網友們看過的。
可當這些新聞出現在陳記的直播間中,網友們依然津津樂道。
“每次看到這類新聞的時候,我都非常清醒,我有兩位很好的父母。”
“原生家庭,真的會跟隨一輩子的,比如之前陳記報道過的寧婉婉,如果沒有她那個媽,她這一生應該可以在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領域裡發光發亮的吧?”
“每次想到寧婉婉,都覺得好可憐,可我也沒有辦法埋怨陳記,因為做錯了就是做錯了,陳記曝光那些企業的現象,本質上並沒有錯……”
咚!
咚!
咚!
隨著時間來到八點整。
直播正片,準時開始!
音樂剛開始響起的時候,畫面還是黑色的。
激情澎湃的鼓聲,漸漸的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二胡聲。
畫面。
也從這裡開始顯現。
一組動畫,出現在屏幕上。
隨著母親痛苦的哭聲,一個粉嫩的嬰兒“哇哇”落地。
剛成年沒有幾年的父母,很多的時候,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可當自己的骨肉落地的那一刻開始,他們開始學著,努力著,去做父母,去照顧一個小小的生命。
兩個年輕人磕磕絆絆的,嘗試著為人父母。
年輕的媽媽開始不再化妝,不買新衣服,可給孩子買的所有東西,都竭盡所能買他們可以負擔得起的,最好的。
年輕的爸爸不再打牌,打遊戲,在主業之餘默默的找了一份副業,儘可能的多負擔一些這個家庭的經濟開銷。
一個小小的嬰兒。
漸漸的學會了在地上爬,然後是走路。
咿呀學語。
第一聲爸爸媽媽。
上幼兒園,上小學,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
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之間有過爭吵,有過代溝,也有過相互包容和信任。
時間有的時候很漫長,可有的時候又是那麼快。
一轉眼。
小小的嬰兒長成了大人的模樣,考上了大學,背上行囊背井離鄉。
曾經年輕的父母,兩鬢染上了斑白。
作為曾經的年輕人,他們漸漸的跟不上這個時代。
對智能手機實用還不熟練,不願意用手機綁定快捷支付,覺得不安全,固執的使用現金。
不會買網上的網上的東西,只好打電話給孩子求助。
剛開始的幾次,孩子還會耐心地回答問題。
語氣中甚至透著點點的驕傲。
他會了父母不會的東西。
可隨著次數越來越多。
孩子的態度開始大不如前。
“都已經說了多少次,你們怎麼還是學不會呢?”
“我很忙,能不能自己在網上找找攻略?”
“你們又沒有多少錢,根本不值得人家惦記,把錢放在支付軟件裡怎麼了,怎麼就非得用現金呢?”
“時代不一樣了,三四千塊錢一個手機是很正常的價格,對自己好點不行嗎,買個好點的手機,多玩玩不就什麼都會了?”
原本對於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興致勃勃問孩子的父母。
漸漸的……
開始不敢給孩子打電話了。
怕給孩子添麻煩,怕成為孩子的負擔。
對於孩子的現在,他們已經幫不上忙了,就儘可能的不要去拖孩子們的後腿了。
雙方之間通電話時,聊的內容越來越簡單。
孩子和父母,都不再去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瑣事。
曾經每天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原本應該是最熟悉的親人,漸漸的,在一些時候也會開始變得客氣和陌生。
一行大字。
出現在屏幕上。
「向你請教的他們,做錯了嗎?」
看到這裡。
葉成的眼睛有些紅了。
曾幾何時。
直播畫面中的這些話,他也曾對父母說過。
原來。
只有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又或者站在父母的角度,曾經的他居然這麼過分!
彈幕上。
和葉成有差不多感受的網友,還有不少。
“昨天我才剛和我爸吵完架,現在看到這段視頻,我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
“我以前一直覺得,我和父母之間有隔閡了,有代溝了,他們總是不理解我,到了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是我把他們推遠的……”
“我打電話給我媽道歉了,我媽好開心,說之前想在網上買個東西,怕我不耐煩就沒買,問我可以幫她嗎,她給我錢,我現在在哭,她在安慰我……”
“摸魚在辦公室看直播的我,沒忍住哭出了聲,然後我們主管來了,和我要了直播鏈接以後,還順道扣了我的工資,我哭的更大聲了……”
隨著孩子那一聲聲不耐煩的回答落地。
直播畫面裡的時間線。
突然!
開始急速倒退!
……
咿呀學語的時候,孩子連一句話都說不明白,父母還是一句一句耐心地引導著。
孩子邁著小短腿,搖搖晃晃地走路的時候,父母在前面笑著拍手,等著他慢慢地奔過來。
剛上幼兒園的時,九九乘法表背了一遍又一遍,卻還是錯誤連篇,父母好笑的鼓勵著。
上了小學,很簡單的題孩子依然做不出來,父母氣的半死,晚點卻又端來一杯熱牛奶。
快上初中的時候,在櫥窗裡看到一雙很好看的球鞋,想到不算富裕的家庭條件,最終還是沒有開口和父母要。可這一切,還是被父母看在眼裡,生日的時候,收到了合適尺碼的球鞋。
瀕臨中考,父母的水平已經不能輔導孩子了。
兩口子商量了一個晚上,決定多做一份兼職,給孩子找一個不錯的家教補補課,這樣才有機會上一個好一些的高中。
孩子考上高中,兩口子的積蓄已經不算多了,還是在上高中之前,帶著孩子出去旅遊了幾天。
上了高中,孩子成績的每一次波動,他們都會隨著焦慮。
彈幕:
“不知道為什麼,前後一對比,我哭了!”
“父母曾經在我們這個年齡,養育了我們,並且對於我們那些幼稚的行為沒有任何的不耐煩,他們現在只是稍微有點跟不上這個時代了,我們幫幫他們就好了,可我們的態度……”
“曾經的他們沒有任何的不耐煩,我們卻……”
“這不是個曝光直播嗎,陳記什麼時候開始走煽情路線了,剛下班的我在地鐵上哭得好慘啊!”
“我以前一直覺得,我算是個很孝順的女兒了,現在看我算個屁啊,我憑什麼那麼對待對我那麼好的人啊,我真的太不是個東西了!”
……
書海家園503室。
葉成看著屏幕上的那些彈幕。
吸了吸鼻子,看了看自己身邊的父母,哽咽道:“爸媽,對不起……”
葉成的父母什麼也沒有說。
只是握了握兒子的手,眼圈泛著紅。
電視裡。
直播間內。
音樂的聲音越來越小。
直播間裡,開始出現了新的畫面。
拿著攝像頭的人似乎是在車裡,車燈照料了前方一塊空蕩蕩的空間。
一道清冷的男聲響起:“各位觀看直播的網友們大家好,首先按照我們一貫的規矩,先和各位網友確認一下時間,現在是凌晨三點,距離我出發去新工作地的時間還有三個多小時。”
“現在是一月二十三號,凌晨三點五十分。”
報完時間後。
一直拿著手機的手,在鏡頭裡,先是用手機裡的搜索引擎搜索時間,確認了一下日期和時間,的確和主播說的一樣,沒有弄虛作假。
隨後。
又打開各大社交平臺的熱榜,來證實沒有弄虛作假。
……
葉成的父母,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暗訪直播。
驚訝道:“這位陳記,這麼嚴謹的嗎?”
葉成笑著點頭:“是啊,可能正是因為嚴謹,他才會比任何人都更執著的去追求真相,如果沒有這份執著,我們大概也看不到這麼多的真相。”
他們這個社會。
還有陳記這樣的記者。
本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
陳牧沒有露臉。
聲音裡,卻帶了很多的輕鬆。
“我想,從我出現在互聯網上以來,大概有很多的人都會好奇,為什麼我不在一些媒體行業里正常的上班,而是選擇做一個風險極大,甚至不賺錢的暗訪記者?”
觀眾們:“……”
這些,他們的確在網絡上討論過一輪又一輪,但他們也沒想過有一天,陳記自己會主動的提及。
這又是什麼路數?
坦白局嗎?
陳牧:“其實,我只是看到了一些同行隱瞞真相的現場,又想起來,上大學的時候,我們老師對我們說過的第一句話,新聞報道,實事求是!”
“呵呵……”
“新聞報道,實事求是!”
“我,陳某人,在這裡斗膽問一句各位同行!現在的你們,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句話,又有多少人做到了!”
小說《為揭露真相,我只曝黑料》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