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岛的小说通天彻地火爆上线,主角是宁良生,主要讲述了:本一俗世少年郎,鬼使神差入奇缘。仙魔同途,神鬼如一,魑魅横行,妖纵人间。在这苍茫世界,唯有顶天立地,方得通天彻地。
第1章 进京赶考是书生
天刚亮,雾霭朦胧,凛冬时节,朝阳未起,本该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宁家村却不见一丝冷意。
村头密密麻麻围着一大群人,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会试,三个月后在京城举行。
宁家村有三位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以赴京赶考,今朝儿那三位举人老爷正与父老乡亲告别。
“良生,此次科举,爹把一切都放在你身上了,希望你能实现我们宁家多辈人的愿望,考得功名衣锦还乡。”
一瘦弱老汉对着三位举人其中最年轻者说道。
那年轻人安静听着老父的嘱咐,深深地点了点头。
宁良生,青国东省桃源县宁家村人,早慧机敏,敏而好学,学而至精。
十五岁参与乡试既得举人之位,被认为是宁家村新生代最有可能取得功名之人。
此次科举,桃源县内二十多个村,独独宁家村出了这三位举人进京赴考,也不愧其被称为桃源县的“状元村”了。
十年寒窗苦读,今朝终于有了一展拳脚的机会,宁良生的心是非常热烈与期待的。
只是多年来母亲早逝,父亲又不管家事,几乎独立生活与学习的过往养成的坚韧沉默性格,使得他在人前没有表现出内心的波动。
受一番告诫与勉励之后,宁良生深深地望了父亲一眼,转身与二位同村举人一同走上赶考之路。
……
“良生,走慢点…你说我们这次能不能高中啊!”
三人一路默默走着,许是感到无聊,同行中的宁罗东凑到宁良生身旁,笑着搭起话来。
宁罗东今年已三十七岁,前后考了五次会试,无一不是名落科榜,但他并不气馁,或者说是不死心,屡考屡落,屡落屡考。
而另一位同村举人宁辽今年也已二十八岁,考过两次会试,唯独宁良生是第一次赴考。
其余二人对此次科举并未抱有多大希望,自身还是知晓自身才能,总有点自知之明,此次科举十有八九还得落个名落孙山。
之所以还是如期赴考,也不过是为了那么一丝“也许高中”的盼头。
只有宁良生不同,他心中意气风发,一心只愿旦夕间赶赴京城全力备考。
“罗东,科举又怎是容易事,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
宁辽听着同行中有人开始说话,也跟了上来凑起话题。
可宁良生此时并没有想搭话的念头,只得宁罗东与宁辽二人在说。
三人背着书匣,一步步向着桃源县驿站方向走去。
到了驿站,便能使用从官府领的火牌租借公车,还可征用役夫同行,免去这长远路途中众多奔波,还有安全保障。
宁良生在宁家村这几辈人里,说是一个神童不为过,聪慧早熟。
出生五个月,既能说出零散的短句,三岁能握笔静心写字,七岁就熟背启蒙学书《子语》,《太师》,十岁既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十五岁一篇《浪涛赋》获举人位,可谓学而无不会,识而无不记。
他取得举人之位时,可把他那一直盼望宁家出一个进士的老父亲给乐坏了,乡亲们也为这个同村神童而惊讶自豪。
所以在宁良生十八岁时,就全村资助他进京会考。
“罗东,宁辽,你说我们要多久才能走到县城驿站。”
在走了大半天路后,宁良生问道。
他与其余二人相差十多二十岁,平时没有什么交情,但一同赴京科举,总不能一路无言。
所以宁良生在先前沉默后,即使生性话少,这时也还是主动开个话头。
“良生,这条路我和罗东也走过三遭,就算这几天天气无风无雨,也是要走三四天。”
宁辽听见宁良生的话后回答道,他对此非常有经验。
“三四天….那我们还得快点走。”
宁良生听言,用手擦了擦脸上微汗,身下脚步加快了许多。
三人又继续沉默赶路,一路上宁良生闷头赶路,有话聊的多是宁辽与宁罗东。
这倒不是宁良生居神童之名而不屑与另两人说话,而是因为宁罗东与宁辽两家自小便与就与宁良生一家不合。
宁良生娘亲在生他之后就因难产去世,留下一老年得子的老头与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儿。
这衰败的一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受一些村中人的看低与欺负,其中以地主家的宁罗东和邻居家的宁辽为甚。
旧时有这些恩恩怨怨,所以就算之后宁良生考得举人,宁罗东宁辽开始有意交好,他们的关系仍不融洽。
就这样,他们三人走走歇歇,日间行走,夜里休息,不知不觉之间已走过了一天一夜,前往县城驿站的路程大概也走了四分之一多点。
日落而息,日出即走,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他们便已见着了五首山。
桃源县地处青国东省偏僻之处,而宁家村又位于桃源县最偏僻的东南方,虽说在一县之内,但地方却并不比深山老林好得多少。
就如他们这几人要赴京赶考,就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上三四天,到那桃源县“东部驿站”凭借举人身份与官府火牌租借车辆,方能一路经由各个驿站前往京师。
也幸得青国驿站对于各地考生有免费租车服务,官家马车,还配备役夫保驾,也算上是地区扶持政策吧。
否则一些偏野小村的考生,单凭自身去往京师也不知得走上几月,且一路不知要遇多少危险。
“良生,宁辽,听说前面的五首山近期在闹山贼,我看我们要不不上山了,绕路走吧。”
望着面前一座苍翠高大的高耸青山,宁罗东说道。
近期一直传言五首山山贼闹得很是厉害,听说桃源县县令都准备派兵清扫境内山贼,但一直以来,兵家没见着几位,,山贼却反而越闹越凶。
四周村落都有这些传言,所以宁罗东对于即将路过传闻中的“山贼巢穴”五首山有些害怕。
宁良生也听说过最近的流传,虽说传言可信度不高,但为了以防万一正要同意,身旁宁辽的声音却响了起来。
“罗东,这山要绕过去,可至少得走多一天,这路我可走不动了。”
宁辽说完,望着宁良生,问道:“良生你说怎么走?”
被宁辽问到,宁良生一时也不知怎么开口,这山贼肆掠毕竟也只是听其他村人说过,传来传去,也没人真正看到过,兴许只是村民捕风抓影?
山贼或许并没有传言那么凶闹?那么猖狂?
毕竟绕山要走多一天路程,能不绕还是不绕得好。
“山贼这事,我也听说过,不过前几天官府就已经派人来查山,我想就算有山贼也溜远了,再说我们三名大汉,普通小贼也没有那般不长眼吧!”
宁辽见两人有些意动,继续游说道。
果然,听宁辽这么一说后,连宁罗东也没什么意见了,齐齐说了声好,便纷纷上前走上山路。
五首山高大雄伟,据古传乃由一绝世妖魔五身头颅所化,所以才取这个山名,也不知是真是假。
经过的人们也都没有在意这等传说,也无人想去探寻山内情况,仅仅作路而过。
不过其是桃源县方圆百里最高最大的山,风景怡人,此时正值隆冬,整座山上却绿莹莹一片,山上灌木众多,而且青苍茂盛,树上绿叶与地上小草随着清风一摇一摆,甚是悠哉。
不时还有几声清脆鸟鸣,而地虫的各类声响,也已是持续不断,显得生机勃勃,不似其他地方,万物仍在寒冬冷气下寂静萧索。
宁良生三人走在山中,感到异常舒适怡人,仿佛有一股莫名精神气往身上钻一样,清早至今赶路造成的疲倦也消散了大半。
上方一大片的树叶把阳光遮住,只有少许遗落下来,整片树林包含着一片片碎落的阳光,充满宁静安详的氛围。
“怎么样,还是这条路好走吧?”宁辽走在上头,回头望着后边二人笑道。
“宁辽兄,这山中真的没有山贼?”
宁罗东走在中间,他一路踌躇很久,即使此时风景宜人,也减少不了他心中那越想越多的不安,根本无心欣赏山中美景。
“罗东兄,这你就放心吧。再说走到傍晚我们也差不多走出这座山了,你还要担心什么呢?”
宁辽笑着指了指四周,“你看这山中风景多怡人,不好好观赏岂不可惜,不要想这些扫兴事了。”
听言,再看看四周的氛围,宁罗东也慢慢放开了担忧“这山中清净明怡,倒也不像是有贼人的地方。”他这样在心中默默安慰到。
宁良生背着书匣走在最后面,进山之后他总感觉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许久这样,见无意外发生,也就不再细想,只道是心血来潮。
看着山中众景,一路走过,想着出了这山再过不远就是桃源东部大镇景隆,就可以在那里开始租借马车一路上京,宁良生内心就一阵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