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风文学
推荐你的下一本好书
林辰小说在线章节免费阅读(千年世家:从秦末到永恒无弹窗无删减)

千年世家:从秦末到永恒

作者:龙麟凤武

字数:94522字

2025-09-20 06:22:39 连载

简介

喜欢历史脑洞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龙麟凤武”的这本《千年世家:从秦末到永恒》?本书以林辰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千年世家:从秦末到永恒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汉献帝初平三年,中原大地战火熊熊。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后,其部将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劫持献帝,关东诸侯则陷入混战——袁绍与公孙瓒争夺河北,曹操在兖州积蓄力量,袁术在淮南称帝,天下愈发分裂。

齐郡的城门早已紧闭,吊桥高悬,唯有西南角的商道仍在秘密通行。林渊站在城楼之上,看着城外巡逻的郡兵——他们身着林瀚改良的棉甲,手持淬过火的铁矛,眼神警惕而坚定。这些士兵大多是流民中的青壮,因感念林家的庇护,作战格外勇猛。

“父亲,曹操在濮阳击败了吕布,夺回了兖州。”林墨从商道带回最新消息,“他派人送来一车战马,说是感谢咱们送去的棉布和伤药,还问能不能再调一批粮食过去。”

林渊接过曹操的书信,字迹苍劲有力,字里行间透着务实——只提军需,未谈结盟,也未追问齐郡的立场。“曹操是个明白人。”林渊笑道,“给他粮食,但要等价交换——用战马、铁矿来换,一匹马换十石粮,一斤铁换两斗米,账目算清楚。”

林墨有些担心:“如今粮食金贵,这么换会不会太吃亏?”

“乱世之中,战马和铁矿比粮食更重要。”林渊指着城下的农田,“齐郡的粮田今年收成好,足够支撑。但棉甲要铁,守城要箭,没有铁矿,再多粮食也守不住。”

悬浮在半空的林辰,看着齐郡的防御布局,模拟器面板上的“资源储备”一栏清晰明了:

【家族模拟器】

当前宿主:林辰(灵魂状态)

家族存续状态:防御稳固(齐郡城防完善,资源自给自足)

核心资源:

– 粮食:可支撑三年(粮仓储备+新粮)

– 棉布/棉甲:存量充足(织坊日夜运转)

– 铁矿:可支撑半年(需从曹操处补充)

– 战马:三百匹(多为与曹操交易所得)

家族成员:

– 林渊(家主,40岁,胶东侯,齐郡最高决策者)

– 林涧(38岁,负责与外界联络,传递情报)

– 林墨(33岁,掌管防务与军备)

– 林瀚(20岁,主持工坊,改良器械)

– 林舒(林渊之女,16岁,随郑玄弟子研习医术,主持惠民药局)

……(其余成员略)

这年冬天,吕布被曹操击败,投奔徐州刘备。袁术派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趁机兵临徐州,收降了吕布,占据了兖、徐二州,势力大增。齐郡夹在曹操与袁绍之间,成了双方都想拉拢的对象。

“袁绍派使者来了,带着黄金百斤,想让咱们归附他,还说要封父亲为‘青州牧’。”林涧回来禀报,神色凝重,“使者态度傲慢,说若不归附,就要发兵攻打齐郡。”

林渊正在查看林瀚新造的投石机——这种器械以水力驱动,能将三十斤重的石块投出百步之外,威力惊人。“袁绍外宽内忌,刚愎自用,就算归附,也迟早会被他猜忌。”林渊放下图纸,“黄金收下,爵位辞掉,就说齐郡愿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为双方提供粮草,但绝不依附任何一方。”

“他若不答应呢?”林涧忧心忡忡。

“那就让他尝尝投石机的厉害。”林渊语气平静,“齐郡城墙高五丈,护城河宽十丈,粮草充足,他若来攻,至少要损兵折将,到时候曹操正好趁机抄他后路,他不会这么傻。”

果然,袁绍虽不满,却因急于与公孙瓒决战,不愿再树强敌,只能作罢。林渊的“中立”策略,为齐郡争取到了宝贵的缓冲期。

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据了主动。他再次派人联络林渊,希望齐郡能“奉天子诏”,向许昌输送粮草。林渊这次没有拒绝,不仅送去粮草,还让林舒带着惠民药局的医工,前往许昌开设医馆,为士兵和百姓治病。

“姐姐去许昌,会不会有危险?”林瀚有些担心,他与林舒一母同胞,感情极深。

林渊看着窗外的药圃,林舒正在那里辨认草药,动作娴熟。“你姐姐懂医术,救人不分阵营,曹操不会为难她。”他顿了顿,“让她多留意许昌的动向,尤其是曹操的用人和施政,这比黄金更重要。”

林舒到许昌后,凭借精湛的医术很快站稳脚跟。她不仅为曹操的部将疗伤,还免费为百姓诊病,赢得了许昌上下的尊重。曹操的谋士荀彧曾感叹:“林家女子,有古之君子风。”

通过林舒传回的消息,林渊对曹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虽多疑狠辣,却知人善任,重视农桑,推行“屯田制”,与林家的治家理念不谋而合。“曹操或许真能安定天下。”林渊对林墨道,“但我们不能急着投靠,要等他彻底站稳脚跟,证明自己能给百姓带来安宁。”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曹操以两万兵力迎敌,双方在官渡对峙。齐郡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袁绍派使者威逼利诱,曹操则以天子名义下诏,命齐郡“助剿逆贼”。

“父亲,不能再中立了。”林墨看着地图,“袁绍若胜,齐郡必遭屠戮;曹操若胜,我们‘抗诏’的罪名也担不起。”

林渊沉思三日,最终决定:“派三千郡兵,携带投石机和五百副棉甲,支援曹操,但不直接参战,只负责守官渡侧翼的营寨。”他对领兵的林墨道,“记住,只守不攻,无论谁来劝,都不要主动出击。我们是来助战,不是来卖命的。”

林辰看着林渊的部署,知道这是最险也最妙的一步——既向曹操表了态,又保留了实力,还能避免与袁绍彻底决裂(若曹操战败,可辩称是“被迫助战”)。这种“有限介入”的智慧,是林家在乱世中生存的关键。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林墨率领的齐郡郡兵虽未直接参战,但其坚守的侧翼营寨,为曹操挡住了袁绍的多次偷袭,功不可没。曹操特意上表汉献帝,加封林渊为“济南侯”,食邑千户。

“父亲,曹操派人送来的赏赐,堆满了半个仓库。”林墨凯旋归来,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他还说,等平定河北,想亲自来齐郡拜访。”

林渊却没有丝毫喜悦,反而下令加固城防:“曹操越是看重我们,我们越要小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种事见得还少吗?”

他将曹操的赏赐大半分给士兵和百姓,只留下少量用于改良器械。林瀚则借着官渡之战的经验,将投石机改良为“连弩车”,一次可发射十支铁箭,射程远超普通弓弩。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彻底消灭了袁绍残余势力,统一北方。他果然兑现承诺,亲率少量随从,前来齐郡拜访。

林渊在城门外迎接,双方见面,没有君臣之礼,只行宾主之仪。曹操看着齐郡井然有序的街道、田地里忙碌的农夫、工坊里轰鸣的机器,感叹道:“林公治理齐郡,如磐石稳固,操自愧不如。”

林渊笑道:“丞相平定天下,百姓才能安稳耕种,渊不过是沾了丞相的光。”

两人在书房畅谈,从农桑到兵法,从典籍到民生,相谈甚欢。曹操多次暗示希望林渊入朝辅政,林渊都以“老病缠身,离不开齐郡”为由婉拒。

临别时,曹操握住林渊的手:“天下未定,齐郡便是我的后方。若有需,尽管开口。”

林渊躬身相送:“齐郡的粮食和棉布,永远为丞相的士兵和百姓准备着。”

林辰看着两人的互动,知道林家与曹操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不是臣属,而是盟友,一种基于“安定百姓”这一共同目标的默契联盟。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军以火攻大败曹军,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消息传到齐郡,林渊只是平静地让林墨加强江南商路的防御:“三分天下已成定局,接下来是持久战,咱们要做的,就是守住齐郡,让这里成为乱世中的一片乐土。”

他开始推行“储粮备荒”之策,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储备一年的口粮;林瀚则扩大工坊规模,批量生产棉甲、连弩,不仅供应曹操,还通过秘密渠道卖给刘备——“无论谁赢,士兵都要保命,百姓都要穿衣”,这是林渊的理由。

林舒已从许昌回到齐郡,惠民药局的医工遍布周边郡县,她们不仅治病,还教百姓辨认草药、预防瘟疫,成了齐郡安定的另一道屏障。

“父亲,曹植公子派人来求药,他母亲卞夫人病了。”林舒前来禀报。

林渊点头:“把最好的药材送去,不要钱。曹操的家眷,不能怠慢。”

建安二十年,曹操晋封魏公,定都邺城,与齐郡的往来更加密切。他从未再提让林渊入朝之事,只是每次征战,都会派人来齐郡调粮调布,而齐郡也总能按时交付,从无差错。

林渊已年过五旬,将家中事务渐渐交给林瀚打理。林瀚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务实,还多了几分开拓精神,他甚至与江东的孙权建立了秘密商路,用棉布换取江南的茶叶和瓷器。

“乱世之中,商路就是活路。”林瀚对父亲说,“曹操、刘备、孙权,无论谁最后得天下,咱们的棉布和粮食都有用。”

林渊看着儿子,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将那枚传家玉佩交给林瀚:“这玉佩,陪了林家十四代,见证了太多风雨。记住,无论天下怎么分,齐郡的百姓不能苦,书堂的灯火不能灭,这是咱们林家的根。”

林瀚接过玉佩,郑重叩首:“孩儿谨记。”

从秦末到三国,林家已走过四百余年,历经十五代。这四百多年里,王朝更迭,战火纷飞,但齐郡始终像一块磐石,在乱世中坚守着安宁。林家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传奇,没有权倾朝野的辉煌,只有一代代人默默守护的执着——守护土地,守护百姓,守护文明的火种。

林辰的意识在齐郡上空盘旋,看着夕阳下归家的农夫、书堂里诵读的学子、工坊里忙碌的工匠,心中充满了安宁。模拟器面板上的“历史节点预警”仍在闪烁,预示着未来的动荡,但他知道,只要那枚玉佩还在,只要齐郡的灯火还在,林家的故事,就会永远延续下去。

齐郡的夜空,繁星点点,仿佛是无数先祖的目光,注视着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也注视着一个世家穿越千年的坚守。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