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照片
還真是起得早害人啊,什麼爛梗都往嘴裡蹦。
還好這個淳樸年代的人們沒有受過互聯網的毒害,嘴沒那麼毒,要不沈菀要找個地縫鑽進去了。
手續辦的非常順利,不一會,沈菀就拿著戶口本教兩個孩子認了,“看,第一頁就是媽媽,沈菀,這頁,不重要;這頁,看,是哥哥沈度舟,最後一頁,我們弟弟蕭厭離!”
兩個崽圍著戶口本來回稀奇,最後下了定論,“沒有乾媽、媽媽寫的好看!”
真的賺啊,兩個甜心小崽!
沈菀默默在心裡的小本上劃去一項,今天,她辛苦一趟有三件大事要辦,第一就是給小舟小厭辦手續,第二件是去買肉,第三件,就是去拍照!
首先,這麼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肯定要拍照的,今天可是他們正式成為一家人的第一天,其次,雖然她收養了小舟是一件非常正確的事情,不過給家裡帶來負擔是實打實的,蕭烽她聯繫不上,蕭家人還是要知道的。
小說裡蕭家人非常的古道熱腸,善良正直,應該會接受的吧。
沈菀帶著兩個孩子去國營飯店吃了面,填飽肚子就直奔照相館。
雖說整個縣城就一家照相館,但是這年代大家除了拍證件照來一趟,平日裡也不往照相館來,沈菀到的時候,就非常清閒。
聽說沈菀這一家高顏值的母子要要拍照,接待的攝像師比沈菀和兩個孩子還高興。
“天哪,同志!你真好看!你家兩個孩子也俊得很!”
“是吧!都隨我!”沈菀笑呵呵的應著,一點不謙虛。
生生把攝像師口中那句“孩子爸爸也俊吧”給壓了下去。
這個年代拍照都一個樣子,闆闆正正的坐著,兩個孩子蹲在面前,沈菀有一種四世同堂,她是太奶奶的感覺。
“同志,我們商量個事,這樣拍太沒有新意了!我想拍這樣式的……”
沈菀摟著兩個孩子席地而坐,親密的把腦袋靠在一起,逗得孩子們大笑,互動不夠,就比個俗氣的剪刀手。
攝像師不知道,只感覺心怦怦跳,情不自禁就把這一幕拍了下來。
“同志,你們真上鏡!拍得真好看!”
攝像師不懂,這就是後世推崇的氛圍感,一家三口濃濃的歡笑比板正的坐著有感染力得多,拍出來當然好看。
沈菀要洗兩張,攝像師猶豫了一會,“同志,能洗一張掛在店裡做宣傳不?你們一家子長得俊又拍得好肯定能讓店裡來不少客!我給你打五折!”
囊中並不富裕的沈菀當然是接受了,紅著臉看攝像師把照片洗出來掛在照片牆的正中間,沈菀難得感到不好意思,帶著孩子落荒而逃。
原主對蕭烽的老家記得一清二楚,沈菀簡單描述這些日子的事情,著重描寫了小舟受的苦,附上合照就按地址寄了出去。
總算放下心裡的一塊石頭。
——
“林大娘!有你家的信嘞!”
“我家的信?”蕭母急忙從院子裡出來,“是我家烽哥寫來的信不?”
“俺也不識字啊,大娘,讓您大孫子靖哥看看念給您聽就行!”
蕭母一拍腦袋,拿了信進門,蕭靖在房間裡寫作文呢,他們放了農忙假,老師佈置了假期結束要寫一篇關於勞動的體驗,正撓頭呢,就被他奶給抓了壯丁。
聽說是小叔寫來的信,他也高興起來,他小嬸和小厭三個月前去隨軍,全家人一直很擔心,現在有信寄過來,肯定是小叔執行任務回來了給他們寄信。
蕭靖打開,“哎!這是小嬸寄來的信!”
“你小嬸!”蕭母急忙搶過來看,小菀身子弱,偏偏性格剛烈,非要去隨軍,他們這窮鄉僻壤的,讓她吃了不少苦頭,生生要把她逼瘋了。
沒法子,她只能告訴烽哥,她攔不住小菀,讓小菀去隨軍了。
這些日子她提心吊膽的,小菀年紀小,既擔心她照顧不好小厭,又擔心她照顧不好自己。
她做奶奶的也知道,小菀不喜歡小厭那孩子,覺得他們一家人都是騙子,只希望小菀離開他們這,能變回之前的樣子吧。
“奶奶!你也不識字啊!我看看,小嬸說她寄了照片回來!”
“照片?”蕭母迅速提取關鍵詞,果然從信封裡倒出一張照片。
照片上的沈菀笑面如花,抱著兩個孩子,開心的衝鏡頭比著剪刀手。
“小嬸嬸居然還會笑!我在家裡都沒見過她笑!這是小厭嗎,笑得真開心!”蕭靖感嘆著,新奇得也不看信了。
“老頭,你快來!小菀寄信來了!”
“老二媳婦嗎?我來看看!”蕭父剛放下鋤頭,就聽到裡邊的聲音,手也不洗了,急匆匆往裡走。
黑白照片上沈菀和小厭笑得依舊開心,“這個孩子是?”
“爺爺,我看了,是小嬸收養的孩子,叫沈度舟!是個被拐賣的孩子,之前過得很可憐……”
蕭靖探出頭來,興奮地解釋,這時候蕭大哥蕭流和蕭大嫂趙桂香從地裡回來了,眾人捧著照片,挨個新奇的看。
“小菀這孩子,就是心腸好……”蕭母摸著照片,“當初你小叔……”
“哎呀奶奶!我們都聽好多遍了!”蕭靖抗議。
“你來靖哥,從頭念一遍給爺爺聽。”
“給小厭取了大名蕭厭離……家屬院有自來水,不用自己去水井……成為一家人,特意拍了照片寄來……”
一張薄薄的紙唸完得很快,蕭大嫂接過信封,把信仔仔細細放進信封裡,“看來小菀是大好了!咱們可以放心了!”
“烽哥又出任務去了,讓小菀自己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實在是不像話,非得好好教訓他!”蕭大哥拍了拍妻子的肩,語氣裡對蕭烽非常不滿。
“老頭子!你做個相框,把這張照片放起來。桂香,咱們秋收,隊裡分了不少東西,收拾收拾,給小菀補補,這孩子還費心給我們寫信……”
“哎!小菀喜歡吃柿餅,咱們趁天氣好,緊著做一批寄過去,到那正好掛上糖霜,味道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