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天下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它的主角是方永李盛,主要讲述了:却说津海暴乱发生之后,虽然参与暴乱的人数众多,但由于没有合格的领导人物,暴乱并未冲出津海。津海总兵率军围绕津海地区建立了严密的防线。缺乏武器铠甲的乱民仅靠血肉之躯根本冲不破防线,只能被困在城中。这下子…
《名震天下》免费试读第二十章,津海事末
却说津海暴乱发生之后,虽然参与暴乱的人数众多,但由于没有合格的领导人物,暴乱并未冲出津海。
津海总兵率军围绕津海地区建立了严密的防线。
缺乏武器铠甲的乱民仅靠血肉之躯根本冲不破防线,只能被困在城中。
这下子可苦了城内的老百姓。
随着被困的时间越来越长,乱民越发残暴起来。
每天都有无数百姓的家被乱民冲破。
奸淫掳掠,人间炼狱。
津海这片富饶之地彻底化作了地狱之城。
有的百姓携家带口想要逃离津海,然而刚一走出城池就被军队射杀。
军队可不知道这些人是百姓还是反贼。
在无法探明身份的情况下,军队能做的就是有备无患。
几日后,津海总兵毛捷和当地其他附属官员的联名奏表被送到了京城。
奏表中写到:津海人士郭大海抗拒新政,聚众造反,聚集反贼两千余人,冲击府衙,津海大小官吏俱为其所害。
臣毛捷率部下拼死搏杀,幸得陛下天佑,将众齐心,终于平定反贼,麾下小将毛成勇猛无畏,阵斩匪首郭大海……
如今反贼已定,民心已归,唯有余贼数百人冒充百姓,躲入城中,难以分辨……请陛下圣裁。
京城,隆庆帝观看着手中的奏疏,愤怒不已。
“刁民!刁民!朕的新政处处都是为了这些百姓着想,可这些百姓不仅不感恩朕,反而还聚众谋反,真是该杀!该杀!”
“陛下您息怒。”
戴权赶忙上来,给隆庆帝揉着肩。
“那些愚民一向痴蠢,哪里知道新政的好处?您可千万别为此气坏了身子。”
隆庆帝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了一些。
还好,津海总兵及时控制住了事态,除了死了几个官吏外,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隆庆帝随后召阁臣们上书房叙事。
过了一会儿,四位阁臣匆匆赶了过来。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内阁中还有七人,包括首辅张庭正,还有次辅,以及其他五位阁臣。
后来,张庭正老死了,次辅和另外三位位阁臣也在不久后递交了辞呈。
之后隆庆帝又再提拔了两人入阁。
于是现在内阁中就只剩下了四人。
而这剩下的四人自然毫无疑问的都是隆庆皇帝的心腹,也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隆庆帝才能重拾新政。
是的,新政之前就颁布过一次,只是很快就被太上皇掐灭了,隆庆帝为此隐忍至今,直到首辅老死,太上皇也逐渐老迈多病,隆庆帝才终于在几位忠臣的帮助下重新掌权,重拾新政。
只是没想到,新政刚刚颁布没多久,就发生了这么档子事。
隆庆帝十分怀疑,这里面有太上皇在暗中推手。
目的就是阻挠他对朝廷进行改革!
“他怎么就不能像皇爷爷一样,放下手中的权力!非要阻拦朕?”
戴权小声的提醒:“几位阁臣到了。”
隆庆帝神色一震,赶忙恢复了一下仪态,请几人进来。
“都看看吧!”
隆庆帝将奏表传阅给了几人。
几人看过后,表现不一。
“都说说,津海一事,该怎么处置?”
隆庆帝问道。
几位阁臣思索片刻,一人上前提道:
“陛下,今之世,风俗日薄,人心不古。发虑宪,求善良,虽足以謏闻,然未足以动众……非学无以明道,非学无以立德。故当劝学以化民,使民知学之为重,而后风俗可变,国家可安。”
“程爱卿的意思是?”
“陛下,臣以为应该拨银广修学院,倡导学风,方可教化愚民,不再重蹈津海之事!”
隆庆帝听了,手指轻敲。
下方的程大学士悄悄的看着隆庆帝,他发现隆庆帝的脸上竟有一丝懊恼之色。
坏了,是不是太明显了,被皇帝看出来了!
这时,隆庆帝目光一凝,程大学士心中一跳,几乎就要磕头请罪。
“程爱卿说的好!”
隆庆帝面带喜色的道。
此番谏言有理有据,他自己怎么早没有想到呢?
如果早在十八条新政上加入这一条,或许津海就不会发生造反了!
程大学士来不及去擦额头汗水,连忙附和道:“陛下圣明!”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随后,其他两位阁臣见程大学士成功,便也纷纷上奏。
一人道:津海蒙受损失,百姓苦不堪言,应减免当地的赋税、以及来往商人的商税,以此安抚民心。
一人道:反贼混入民中,应立刻严厉审查,必要时可以杀一儆百,杜绝再次发生有人蛊惑人心进行造反之举。
隆庆帝听了喜不自胜,连忙应允。
好,太好了,真是我大熙忠臣!
三位阁臣所言条理清晰,句句为国,如此下去,何愁大熙盛世不来!
正巧今年新政税银入库,比往年多了将近一倍,正是大刀阔斧的好时机!
这时,最后一位阁臣面色沉重的道。
“陛下,臣以为津海一事不可小视,应尽快选任兵部尚书,派兵部官吏监管此事虚实,另外锦衣卫指挥使也应尽快恢复。”
隆庆帝的脸色瞬间便沉了下去。
说话之人名叫于涟,官居太傅,是隆庆帝的老师,深受倚重。
新政最开始就是于涟献给隆庆帝的,共有新政六条,涉及田、税、盐、铁、吏、火器。
隆庆帝对此十分认可,事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将新政加到了十条,现在又加到了十八条。
只是让隆庆帝想不通的是,明明最开始提出新政改革的是于涟,现在他却屡次以各种理由阻挠自己。
什么新政太急、动作太大、应充分调查后再实行等等。
这是理由吗?
如果慢吞吞的进行改革,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成效?
而现在于涟更是丝毫不在乎大局,竟然要求自己恢复兵部尚书和锦衣卫指挥使?
兵部尚书、锦衣卫指挥使这两个位置曾经都是太上皇的人,目前隆庆帝手下并没有合适的人去填补这两个空缺,因此才暂时空置。
这些情况于涟不是不知道,现在他却急着让自己恢复这两个位置,意欲何在?
莫非他暗中投靠了太上皇?
隆庆帝的目光逐渐变得危险了起来。
上一次太上皇就是把控兵部和锦衣卫这两个势力才将他架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他绝不允许再重蹈覆辙!
津海事小,隆庆帝也猜出那份奏表可能会掺杂一些水分,但既然是多人联合的奏表,又能隐瞒什么?无非也就是多报一些斩获之类的小事,将领贪功,算不了什么大事。
但兵部和锦衣卫可不同,一旦放松警惕,让太上皇重新掌控了这两个部门,那他的心血可就全都完了!
程大学士一直暗中观察着隆庆帝的神色,见隆庆帝脸色不佳,立刻站了出来,道:
“太傅所言差矣,一部尚书之职乃国之柱石,锦衣卫乃朝廷耳目,应当谨慎抉择,岂可轻易授予?”
其余两个阁臣也纷纷附和。
言于涟此行是为了一己私利,想要结党营私,推自己的人上位。
于涟被气的喘不过气来,看着这三人同仇敌忾的弹劾自己,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结党营私?
小说《名震天下》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