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丰文学
一个好看的小说推荐网站

已完结小说《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

精品小说《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类属于历史脑洞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何尊,小说作者为四千卤蛋,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小说最新章节第 92 章 城门叫阵,已更新了199300字,目前连载中。

一、作品简介

热门网络小说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是著名作者四千卤蛋的最新佳作,主角是何尊。主要讲述了:何尊现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取得崇祯的信任。“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这是《明史》对崇祯的评价。性格多疑,刚愎自用是崇祯最大的性格特点。体现在要用一个人时任其所为,不加约束,不信任时又弃之如……

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小说免费阅读

二、书友评论

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这本小说是我一直从头连着看到尾的书,好看,我喜欢看小说,看过很多,喜欢看完结的书。这本还是唯一一本每天追着看的,现在每天只能看一集实在是不过瘾。

三、作品赏析

何尊现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取得崇祯的信任。

“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

这是《明史》对崇祯的评价。

性格多疑,刚愎自用是崇祯最大的性格特点。

体现在要用一个人时任其所为,不加约束,不信任时又弃之如敝履。

实际上明末能吏猛将都有。

不过在崇祯的自信操作下死的死,贬的贬,最后只留下一群庸庸之辈。

崇祯在位十七年,内阁首辅换了19个,兵部尚书换了17个,内阁大学士换了50个,要知道在明朝两百多年间,内阁大学士总数也就160多个……

死在崇祯手里的首辅、总督、巡抚人数也有两位数。

由此可见一斑!

要取得崇祯的信任可太难了,或许可以从崇祯心里最在意的那个点出发。

崇祯最在意的是什么?

他最想要的就是光复中兴,重复大明往日荣光,而这一点也是和穿越过来何尊的目的不谋而合。

………

“公子,您快来看一下,我在后面田地里发现了一窝田鼠!”

随从阿虎兴高采烈地跑到何尊窗外喊道。

正在思考中的何尊思绪也被打乱。

“田鼠?在哪?”

“就在我们院落后面那块田地里!”

以前的大户人家院落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作为侯爵府的旧宅,布局肯定也不小,达到了五进五出。

三进三出是最常见的标准格局,可以算得上是富足家庭。

三进以内的都是普通人家。

而五进、七进那就是王侯将相之类的专享了。

在院落的后面,是侯爵府的封地,约有百亩大。

平时也会种些农作物,主要是周管家帮忙看护。

“公子,您也来了,小心这边泥地脏。”

周管家看到何尊也是问好并善意提醒。

他昨晚从随从阿虎那里打听到,自己家小主子可能要在此小住一段时间。

所以他一大早就在田地里犁作,想种些应季的果蔬作物。

“周伯,平时这些田地我们都会种些什么?”

何尊平时管周管家叫周伯。

周管家在侯爵府上上下下伺候了二十多年,也当得起这个称呼。

“公子,我们平时会种些小麦,作为主粮,还有葡萄苹果这些水果。”

“对了,我们今年还种一些西番麦。”

西番麦?

何尊突然听到一个闻所未闻的名称,甚感诧异。

“西番麦,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东西也是近几年才流行开来的,产量高,又长得快,对了,还有人把它叫做苞谷,苞米。”

“莫非就是玉米?”

“玉米?老奴没听说这个词,公子,您看,就是那片田地里的,现在刚开穗,再过个把月就可以有收获了。”

何尊循着周伯的眼光望去。

只见不远处有一块绿地,是一根根细细禾杆,上面还挂着金黄丝状穗,大片的叶片。

果然就是玉米!

玉米这东西其实早就传入中国了,只不过刚开始种的人少,都是作为稀奇物供应给士绅贵族们的。

因为又是由外国传入,所以普通老百姓把它称为西番麦也不足为奇。

番和夷一直以来都是华夏对外族的称呼,还有番薯番茄什么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胡营都有多少家农户种这个玉米呢?”

“这个东西是新鲜玩意,种的人不多,大胡营共有七十二户人家,大概也就是三五家会种公子说的那个玉……玉米。”

“那现在大家种的农作物都有哪些?”

“公子,现在大家种的主要都是小麦,大豆,粳稻这些,不过由于近年来京畿旱情严重,收成都不太好!”

何尊面带忧色问道:“这个欠收情况持续多久了?”

“已经有至少两年了,这几年天气逐渐变冷,今年尤甚,而从今年开始几乎就没有降雨了,好多田地都晒裂了,听说畿辅那些地方更严重!”

旱灾,压垮崇祯政权的最大天灾!

朱由检一开局就遇上了连年大旱,并差不多持续到明朝最终垮台。

而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就是陕西!

快递小哥李自成就是从那里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最终率百万农民军,踏入京师,亲手为大明钉上了最后一根镇魂钉。

明朝不是没有机会,也曾经成功招抚张献忠,将李闯剿得只剩几十人。

但后者逃脱后登高一呼,又可以迅速招揽几十万流民。

最终打进了京城,又闯进了皇宫!

原因何在?

根源就在于百姓已经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

不反则饿死,反了还能寻得一线生机,大部分人都会毅然决然地选择造反。

远离陕西的京畿情况都如此严重,更不要说记入史册的陕西旱灾了。

何尊不由得有些担忧。

“大胡营这里的旱情严重吗?”

“目前还好,大家都是用井渠灌溉,现在的影响还不会太明显。”

“现在大家种地和平时用水这些还能维持吗?”

“也就刚刚够用,不过看起来也撑不了多久了,水位在连年降低啊!”

周伯边说边露出愁眉。

井渠又叫“坎儿井”,从西汉时期就已经被聪明的劳动人民利用。

其由竖井、地下渠道、地上渠道和储水池组成,是一种很高效的地下水利用方式。

但地下水来源于哪?

也是天上降水后汇入地底形成的,久旱之下,再多的地下水储蓄也会被农业灌溉和居民用水用光。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这自然难不倒穿越而来的何尊。

在人工智能一百号休眠前即在其大脑留下了各种农业、工业等各方面的知识。

现在的何尊脑子就是一本贯通古今中西的百科全书!

何尊很快就从自己充满知识的脑海里搜寻到一种适用的技能。

自己那个时代有一种技术叫精量滴灌。

此方法就是通过管道将每一滴水都输送作物根系,减少百分之九十的途中损耗,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最高效利用。

而水管,中国早就有了。

那时的水管叫做渴乌,在农田灌溉中就经常使用。

“周伯,你去找一些曲管过来,我有大用!”

“阿虎,你去帮我找一把小刀!”

说干就干。

在何尊的安排下他们很快就把工具悉数找齐。

而这边何尊也是把各式长短不一的曲管组装起来,然后又用小刀将管上扎了几个细如针孔的小口。

看着这些奇怪的装备和辘轳、筒车那一些汲水工具连接起来,两人很快也看出了何尊的意图。

“我明白了,公子,你是想用这些管子把水从井渠直接弄到田地里!”

“公子太厉害了,以往我们用渠道灌田,还没流到农田就没了一大半了,这个方法好啊!”

“周伯,这个办法你可以传授给大胡营的乡亲们,天灾不可抗,但至少可以暂时缓解目前燃眉之急。”

“是,我这就去告诉乡亲们!”

周伯也是一脸兴奋之色,忙不迭地要将这个方法分享给村民们。

农业,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产业。

小农经济,也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

不同于其他朝,大明饥荒的原因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

概括起来就是天要灭大明!

何尊穿越过来是带着现代科技的,自然也包括在极端条件下如何保证物产的丰收。

不过他初来乍到,事先还得先考察一下,因地制宜。

比如说要种哪些耐旱作物,要勘探一下哪里有大量地下水,运用哪种高效的农业工具。

只能说任重而道远啊!

小说《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试读结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