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清晨六点,片场还未苏醒。
风从废弃仓库的破窗灌入,吹得几张伪造的《申报》在桌角翻飞。
油墨早已晕开,字迹模糊成一团团乌黑的阴影,像被雨水浸泡过的墓碑铭文。
林小满蹲在道具箱旁,指尖捏着一枚黄铜色纽扣,眉头紧锁。
她昨夜偷偷比对过资料——真正的1942年日军冬装纽扣,是锌合金压铸,氧化后呈哑光灰绿,而眼前这颗,亮得刺眼,像是刚从地摊上淘来的镀金工艺品。
“不对劲……全都不对劲。”她喃喃自语,手机屏幕还停留在那段录音的波形图上。
那是昨天下午,她假装联系供应商补货,对方接通后语气轻佻:“小姑娘别太较真,拍戏嘛,糊弄观众就行。”她正要追问,对方忽然压低声音嘀咕了一句:“上面说了,别让那个富二代太舒服。”
电话随即挂断。
她录下了全过程。
此刻,录音已交到苏晚晴手中。
导演办公室里,窗帘紧闭,桌上散落着十几份采购单和拍摄日志。
苏晚晴坐在灯下,眼神冷得像冰。
她不是没经历过资本打压,但这一次的手法太精准、太隐蔽——劣质道具影响成片质感,冻结预付款卡住剧组命脉,甚至连招标流程都挑不出错,可偏偏每一步都在暗中瓦解《孤岛1943》的根基。
“他们不想让我们拍真实的历史。”她低声说,指节敲在桌面上,“他们怕真实的东西会说话。”
财务主管刚刚离开,留下一句话:平台以“内容进度未达KPI”为由,冻结了第二笔预付款。
可事实上,过去七天,每日拍摄素材超额完成120%,剪辑粗剪版已提交三次。
明摆着是设局。
苏晚晴打开邮箱,准备再次向投资方发函申诉,就在这时,一封无标题邮件悄然弹出。
附件是一份信托基金划款凭证。
金额:800万元。
收款方:《孤岛1943》项目专用账户(经备案)。
打款方:知微信托,陆知微个人名下。
备注栏只有一行字:用于《孤岛1943》不可抗力支出。
她的手指顿住了。
不是震惊于数额,而是那句话背后的重量。
“不可抗力支出”——意味着这笔钱不受任何合同约束,不计入成本分账,也不参与后期收益分配。
它不是投资,是兜底。
是有人在用私人财富,替一部戏扛下所有风暴。
她立刻拨通陆知微的电话。
响了三声才接通。
“你在哪?”她问,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意。
“书房。”他答得平静,仿佛只是在聊天气。
背景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他正低头看着一叠手稿,页边密密麻麻写满梦境细节——某年某月某日,一名穿呢制军装的日本军官站在码头调度室前,袖口第三颗纽扣因长期摩擦边缘微翘,阳光斜照时泛出青灰色光泽。
那是他梦里的画面,真实到能闻到海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