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荐一本穿越小说寻明传作者是广陵笑笑生,主角是李子房顾伯约,主要讲述了:李子房、顾伯约、王诩,三人是同事,同时也是明史爱好者,是法国大仲马著名小说《三个火枪手》的兴趣读者,总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有机会能穿越到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去,能够运用平生所学,能辅佐一位乱世英主,有所
第4章 喋血萨尔浒,西方面军的覆亡(一)
杨镐在为自己的周密部署,陶醉在大明的未来的万户侯的美梦中的时候,努尔哈赤也在刻不容缓地部署自己的作战计划,努尔哈赤,到底是读《三国演义》长大的异族英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少数民族的优秀领袖人物,如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完颜宗弼、完颜宗望、再到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第一位完成中国大一统的大元皇帝忽必烈,都是出身于少数民族之家。但是,如努尔哈赤那样,能把一本民间通俗小说,阅读的那般通透,对这本被历代汉人帝王都嗤之以鼻的民间小说,竟然爱不释手,情有独钟,他算是第一人。
努尔哈赤,最喜欢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曹操,一个几乎白手起家,完全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超凡的政治手腕,一步步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逐渐成为一个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的政治家,击败了他人生几乎遇到的所有强大的对手。虽然没能完全天下一统的愿望,但是他的气魄、霸气,也足以让割据西南和坐断东南的刘、孙二人叹服。努尔哈赤更欣赏曹操的军事能力,曹操总能化险为夷,总能在谋士的建议下,善于决断,最终能以少胜多,消灭对手。
杨镐,大战之前,以为派出了暗哨,已经完全掌握了努尔哈赤的军中虚实,其实,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努尔哈赤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家伙更是老奸巨猾,他的一贯手法,就是派出间谍,假扮商人,混进明方的城池,两个目的,一是,不断地把城中的虚实情况,以及对方的兵力部署,城池的薄弱环节都摸的清清楚楚;另外担负着行贿明方的官吏,误导大明官吏的对后金情况的认知,最后,就是一直蛰伏在城里,等待明金两军交战的时候,等待适当的时机,打开城门,配合后金军队进城,这一招屡试不爽。为此,努尔哈赤从明朝手上夺取了数十座城池,但是明方依然没有清醒,派人查清间谍机构。
努尔哈赤通过潜伏在杨镐身边的间谍,很快摸清了杨镐的进兵路线。得知,杨镐竟然将明军分成四队,分兵夹击的时候,他终于露出了得意的微笑,犹如一只嗅闻到即将有大型猎物正在进入眼线的东北虎。
这位大汗正在赫图阿拉的的大汗座帐里面与后金方面的八旗将领,召开御前会议,努尔哈赤共生育 十六子,其中以 次子代善、第八子 皇太极、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最善于用兵征伐。
此时,因为年纪的原因,只有次子代善和第八子皇太极,在御前听用,努尔哈赤打算任用代善为先锋,打头阵,代善生的高大勇猛,虎背熊腰,能拉一张拉力超过10力以上的弓,而当时后金军中的将士最多也只拉到8力左右的弓。代善从小,就沉迷于练功,骑射,多次豪言,要帮父汗统一女真,占领辽东,以图中原。努尔哈赤常常抚其背称之为 “虎痴”,还夸他不减马超之勇。
第八子皇太极,为人深沉,面善,喜怒不形于色,体态略胖,与其兄代善相比,皇太极更善谋能断。常被努尔哈赤称为 “奇佐”,每遇大事,只要皇太极不在身边,绝不会立马决定,努尔哈赤每次亲自领兵在外征战的时候,遇到不能立马决断的事情,总会安排人以锦囊的形式,送于皇太极,在得到皇太极的明确肯定的情况下,才会行事。皇太极在父汗征伐的期间,总能把所有的政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让努尔哈赤可以放心地东讨西征。
努尔哈赤已经很清楚,明军的作战意图,想让他分兵应对各路大军。明军方面的四路大军,以杜松和刘綎最为骁勇,杜松外号“杜疯子”,打仗不怕死,每每遭遇敌军,总是带头冲锋陷阵,正是有如此一号亡命徒,手下的士兵也都个个是奋不顾身地跟着杜疯子一起冲锋;刘綎外号刘大刀,其父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曾经跟随抗倭名将戚继光一起扫除了为害中国上百年的倭寇,俗话说的话,虎父无犬子,万历年间,大明西南地区发生吐司叛明,刘綎随父出征,对方凭借城高墙厚,负隅顽抗,正在其父为此烦恼的时候,刘綎,一手持盾,一手拿刀,竟然架着云梯率先登上城墙,砍倒数十名敌方的守城将士之后,明军士气大振,随着奋勇登城,攻克城池。
刘綎随父进京,第一次见到了万历皇帝,当万历皇帝听说刘綎的英雄事迹之后,钦赐他为当朝的武状元。岁月易逝,这次随军出征,刘綎已经六十岁的高龄了,他最崇拜赵国的老将廉颇、蜀汉的黄忠。他喜欢喝酒,喝酒后,还经常当着战士的面,舞动他的那一口重达八十多斤的大刀,耍得来飞自如。每次出征前,都会随身带着有特殊材质的酒囊,与对手交战前,先会满饮囊中之酒,而后,吟唱唐代王翰的凉州词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努尔哈赤,心中已经有数,他知道四路明军,最难对付的就属杜松和刘綎,所以,他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杜松或者刘挺,待消灭完这两个最强劲的对手之后,再去攻击 马林和李如柏,对于马林,他知道此人勇气和勇力都不及杜、刘二人;但对李如柏,他很清楚,他在其父李成梁麾下效力多年,知道李如柏这个人,属于谨慎稳重型,每次打仗,一定都要探清对方的底细、得到最终的准确情报之后,才会发起进攻。
努尔哈赤,定下了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总之,我不会上跟着你杨镐的节奏布兵排阵,进行所谓的阵地战。我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的目标就是不断寻找机会,借机逐个吃掉你的四个孤军深入的兵团,我就是要利用进攻过程中的时间差,不让你们有联合发动进攻的机会。
杨镐最终敲定了进攻的日子,公元 1619年 农历 二月二十九日,四路大军同时发起攻击。
王诩、李子房、顾伯约,在抚顺城南郊的一个集市经过短暂休息之后,骑上店小二为其购置的战马,马不停蹄地赶到抚顺城,一路上尽是流民扶老携幼,衣不蔽体,可见辽东地区的民生艰难,三人把身上都碎银都给了路上伤病者,随身所带的干粮也都给了饥寒交迫的人勉强充饥,唯独留了三口护身的宝剑。
本来他们以为,平金大都督的帅府会设在抚顺城,等到了抚顺城的时候,才得知大都督府还在距离抚顺城数百公里之遥的沈阳城,本想等马儿饱餐一顿,休息两个时辰,再赶往沈阳城。
此刻,杜松大军已经进驻抚顺城,杜松正在安排人在抚顺城的街头张贴 杨大帅命人起草的《讨逆檄文》,引来城中老百姓 和商人驻足阅读,只见上面写道:
努尔哈赤,及其先祖皆为异族、蛮类,却世袭名爵,反不思报效朝廷。其祖、其父,实为族人内乱而亡,但努尔哈赤,却将责任推卸给我泱泱大明,大明以德报怨,不予计较,升其为龙虎将军;令其可以不用朝贡,朝廷反而补贴其赋税。数十年间,其利用大明之银,大明之器,欺凌弱小异族,不断蚕食大明之领土,视大明之国威而不顾。更为猖獗,竟自称自己“伪汗”,公开与朝廷对抗,鼓动大明之边将,李永芳、佟养性等贼叛明反正,危害极大,如若有人能刺杀或者在战斗中斩杀努尔哈赤,献上其头颅,赏金 10000两,赐予都指挥使职位,正三品;若能斩杀其子以及八大贝勒,赏金 2000两,赐予指挥使职位,正四品;如果,李永芳、佟养性等人,若能主动刺杀努尔哈赤,归明,可以既往不咎,以此通告。
王诩、李子房、顾伯约三人,看到杜松安排人张贴的榜文,知道杜松的大军已经进驻抚顺城,即将担当中路军,指挥明军的主力部队,进攻努尔哈赤的大本营赫图阿拉。
王诩提议,就不去沈阳城了,暂时效力在杜松的麾下,谋个职位,静观其变。顾伯约也同意王诩的观点,认为现在明末纷争,群雄奋起,也一定是一个能大展平生抱负的时代。古人说道好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机会总是等待有准备的人,难道不是吗?
李子房,当然也没有发表异议,三人一致同意,去总兵府去找杜松,希望能效力麾下,参加朝廷的对后金政权的军事行动。
杜松的指挥部设在城南,门口有八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场面极其威严。须刻,三人就已经行到府衙门前,被两名持械的卫兵拦住,企图想喝退三人。
王诩解释,他们是想见到杜总兵,报名参军,参与这一次的明军 犁庭扫闾行动。一名士兵按剑喝道:
“杜总兵,昨晚跟各副总兵商议军事,半夜才睡,岂容你们这些凡人打扰”,挥手让他们赶快走人。
李子房,见到对方明显有不高兴的迹象,意图化解当前的紧张气氛,笑道:
“杜将军,为国为民,不辞辛苦,我们三人来此,也是为了替杜将军分忧”。
“我们都是大明子民,都是为了替大明分担烦恼,希望各位谅解”,顾伯约说道。
但是其中一名领队的士官仍然示意他们走开,不要耽误他们例行公事。
这一下,彻底惹恼了顾伯约,他根本不理会这些卫兵的阻挡,径直朝里面闯去,一名卫兵,先是有点惊愕,但随后里面反应过来,连忙拔出佩刀朝顾伯约砍去。顾伯约,平时就是喜欢练习跆拳道、散打、拳击、射击等,非常善于躲闪,他眼见对方持刀向其肩膀砍来,立即一个侧扇,同时,拔出佩剑挡开对方这一刀,立马一个快速缠绕旋转,对方的佩刀已经被击落在地,几乎没给对方任何反应的时间,佩剑已经刺向对方的喉咙处,将其制服。
另外七名士兵,见同伴被制服,齐齐拔剑在手,朝顾伯约,齐齐砍来。王诩朝李子房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边跑动起来,一边同时抽出宝剑,躲闪、攻击、协同配合,没多久,已经其中四名士兵的武器全部击落在地,并且其中有两人已经被王诩和李子房,作出锁喉的态势,另外没有被制服的士兵,两人立马端出火绳枪瞄准王诩和顾伯约,另外一人,手持长枪,正欲向前刺杀。
“都把家伙给我统统放下,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在本将府前撒野”,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从府衙内走出来,约莫五十岁上下,一身典型的明朝武将装束,脚穿将军靴,头戴一顶明朝文官的乌纱帽。
李子房凭借自己的判断,猜出此人应该就是万历朝威震关外的“杜太师”,蒙古人之所以这样称呼他,因为他作战异常勇猛,喜欢带头冲锋,遭遇战争, 即使对方已经被其击败,开始溃逃,他仍不满足,一定要直捣对方的巢穴才会 善罢甘休,以致于获得了 “太师”的绰号。
杜松,从公正的角度来评价他,为官清廉,不贪不腐,为人孤傲清高,为官期间,常常执法严厉,但是事必躬亲,要求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自己一定能带头做到。所以,在他治理的境内,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盗贼影遁。
杜松,毕竟是在沙场上征战了大半生,看人还是有独特的眼光。在李子房、王诩、顾伯约跟守卫兵士搏斗的时候,他就看出这三个人颇具侠士之风,而且身怀绝技,难得是,还有报国情怀。如今大战在即,正是用人之际。但是他也在暗地里打自己的小算盘:这一次,杨大帅,正是看中的军事才能、为官资历,让他指挥明朝的主力军队,担任中路左侧进攻总指挥。
杨镐,本来想通过四路大军,同步进军,协同一致,都能在准确的时间,同时到达预定的地点,彻底围歼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团。但是,杨镐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个时代根本没有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可以在友邻部队之间相互传递信号,只能通过古老的通信兵骑马去传递信件。这样,很容易就能被敌军抓获、调包。
协同作战,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各路大军的将领们如何都能听从大本营的指示,而这一点恰恰要被杜松给破坏了。杜松自从明军的主力军总指挥后,心里早已盘算,这一次一定要先发制人,抢功,一定要亲自活捉努尔哈赤,立万世之功。
他命令护卫放下武器,应礼貌待客。李子房见对方取消敌意,让王诩、顾伯约也都放下剑,以礼相回。
杜松先是面带微笑,随后恢复到原有的严肃表情,邀请三人进去相叙,李子房、王诩、顾伯约随杜松一进门之后,穿过一道弯曲的走廊,走廊两侧有假石堆成的假山,走廊两侧的水池里面,饲养着各种观赏鱼。看着这宅院的布置,像是地方上大地主的私人府邸。可能,目前正处于战备状态,被临时征用了。
到达长廊的尽头,眼前是一片开阔地,有数百平方之大, 开阔地的前方、左右各是一排房屋。
李子房心里明白,这片开阔地,一定是杜松平时练功的地方。杜松无论春夏秋冬、风雪雨霜,从不敢懈怠,勤练武学。
院子里面的守卫戒备森严,有手持火绳枪,有手持长矛、也有腰挂弯刀,其实,明朝从朱棣开始,火器已经在明军中普通装备,明初,拱卫京师的明军三大营中,就有神机营。后来在明英军的“土木堡之变”中,神机营丧失殆尽。但是后来,火绳枪和火炮开始大规模地得到列装,等明军最终在抗倭战争中,彻底击败倭寇的时候,明军的一些有见识的将领,看到了火器的厉害程度,开始上书兵部,建议把火器向一线作战部队推广。
李子房料到,杜松军营里面肯定有相当数量的火器部队,参与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明军当然知道游牧民族最擅长的就是胡服骑射,这恰恰是中原地区人的弱点,所以唯有大力发展火器,并且能形成有编制的火器部队,才能克制女真民族的重型骑兵部队。
李子房、王诩、顾伯约,三人一路上从葫芦岛的海岸,赶到抚顺的时候,看到一路上都有明军将士的尸骸弃尸荒野,有的伴随岁月流逝,已经跟荒野中的土壤浑然一体了,正表明,明军与后金之间的战争是多么残酷。李子房已经隐约预料 ,这一次的战斗将是多么的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