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父子
得到刘启的肯定,刘荣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看起来,自己已经初步给刘启留下了个好印象。
不过现在不是松懈的时候,在自己面前,起码有三座大山,难以逾越。
其一,窦太后。
作为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一直以来对于刘启这一支并不感冒。一心想要推自己的小儿子继位。这一点,朝廷上下,谁人不知?
况且,老太太的身子骨,可不是一般的硬朗。历史上可是熬过了文景两位皇帝,真正的长寿之人。
就算刘启把自己立为太子,将来自己的位子也是坐不稳的。
其二,梁王刘武。
都说小儿子要强,刚烈。这句话放到刘武身上,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在不久的将来,就是因为窦婴、周亚夫等反对他做储君,竟然派出大量刺客行刺,杀的整个长安城人人自危。
其三,王美人王娡。
汉武大帝刘彻(现在的刘彘),有一个善于谋划,隐忍无比的母亲。如同绵里藏针一般,王娡心思异常缜密。
有此三人在,远不是刘荣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
况且,现在刘启还没下定决心立自己为储君。
万里长征,今天不过是走出了第一步而已。
刘启的话说完,刘荣像得到大人肯定的小孩子一样,憨厚的笑笑。
“儿臣愧不敢当,见父皇有心事,没忍住擅自说了些胡话,请父皇见谅。”
刘启淡然一笑,颇为满意刘荣的态度。
不骄不躁,很好。
端起羽觞,刘启对栗姬感慨道:“今天刘荣,可是给朕出了这个好主意啊。”
栗姬嫣然一笑,道:“这都是陛下教导的好。”
栗姬说起教导,刘启心里冒出一个人来。
“刘荣现在的先生是谁?”
刘荣眉头一挑,刘启竟有此问,莫非…
栗姬再次给刘启盛满羽觞,回答道:“是皇太后给荣儿物色的一人,叫做石庆。”
汉初时期,受到汉高祖刘邦与民休养生息的影响,黄老之学盛行,窦太后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给刘荣找的师傅自然是黄老之学的人。
这时候没有统一教导的地方,都是私学。说白了,就是各人教各人的,没有一个专门的学校。
这种情况直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才算被打破。
“刘荣,你觉得你这个先生怎么样?”
天、地、君、亲、师。
尊师重道,在这个时代尤为重要。学生要是说先生的坏话,绝对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的人品不行。
刘荣知道,刘启估计是想要给自己换个老师。而且如果刘荣猜测不错的话,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窦婴。
窦婴这个人,刘启很是看中。
除去窦太后那层关系,个人能力很强,更是精于人情世故。仅从这两点来看,是作为太子太傅的合适人选。
为何?
因为在窦太后那里,都是窦家人,窦太后就算对刘启立刘荣为太子反感,碍于情面,不会过于刁难。
至于石庆,这个人刘荣是知道的。
河内郡温县人的石庆,其父是朝中有名的万石君石奋,从小受到黄老之学的熏陶,是个十分谨慎且忠厚的人。
历史上,在汉武帝时期正是因为做事稳重被一度任命为齐国丞相,封牧丘候。
刘启问石庆如何,刘荣还真不好回答。
咽下一口羊肉,争取些思考的时间,刘荣露出一副尊师重道的表情。
“先生沉稳干练,皇儿从其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刘启自然是知道石庆的为人,教皇子尚可,教太子就不行了。
如果一味地教刘荣老实,做个太平诸侯王是没问题的。可是太子光老实不行,还得精于世故,善于变通才行。
在这方面,窦婴就比较擅长。
用大白话来说,窦婴比较圆滑,不会把太子教导成一个书呆子。
刘启笑笑没有说话,刘荣对于石庆的评价很是中肯。不过刘启并未表达自己的建议,只是又饮了一觞酒。
见刘启几觞酒下肚,已有醉意,而目光不断游离在栗姬身上。
刘荣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匆匆吃完,起身告退。
“父皇,儿臣吃好了,先行告退。”
“嗯,去吧。”
刘荣到门口在小太监伺候下穿上鞋,往自己宫殿走去。
长安皇宫,宫殿很多。
有两个主要宫殿群,分别为:长乐宫、未央宫两宫之地。
至于建章宫,是汉武帝才建立起来的,现在是没有的。
长乐宫是窦太后的居所,未央宫是刘启以及薄皇后居住的地方。
薄皇后统御后宫,栗姬以及刘荣,自然住在未央宫里。
未央宫很大,是一个宫殿群。
未央宫后面,叫作后宫。
后宫的永巷,是众多嫔妃居住的地方。
长长的一条巷子里,在刘荣看来,如同一间间监牢一般,把栗姬在内的嫔妃,全都锁在了里面。
其中,也包括皇子。
直到皇子二十岁成年,由皇帝行冠礼。
而后,便可以不再居住在后宫,和各自母妃一起前往封地。
刘荣虽然是汉家长子,未行冠礼之前,依然是住在栗姬不远的偏殿里。
除非…
成为太子,才可以居住东宫。
东宫,就是窦太后所在的长乐宫。因为位于东边的原因,所以叫做东宫。
立为太子,才能亲近窦太后。
说白了,只有成为太子,才有资格住到太后所在的东宫。不然,还是得住在永巷。但也意味着,以后母子二人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见面。
后宫里,所有皇子都盼望着成年。
一来不用再忍受皇宫里的苦闷,二来也可以让母妃享受生活,不再为皇宫里的规矩所困扰。
成为一方诸侯,潇洒人间,是大部分皇子二十岁以前最大的愿望。
可刘荣知道,自刘启采纳晁错削藩策以来,诸侯王的日子并不好过。
高祖刘邦采用的分封制,以诸侯王为依托,拱卫中央,本意是好的。不过诸侯王日益骄横,刘启果断采取了削藩政策。
到武帝时期,一道推恩令更是把诸侯各国分解的支离破碎。
刘荣就算认命,不想成为太子,做一个安稳诸侯王,恐怕都不行。
因为,汉家是立长子。
坐上了位子再下去,不是你想安稳就行的。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威胁,只有不存在了,别人才会安心。
所以,为了自己的小命,更是为了栗姬的安全,刘荣必须得拼命想办法活下去。
生于皇家,尤其是长子,是不幸的。
这道路不能退缩,不然就会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