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残破的扬州城,李锦行举荐
数日后。
扬州城内。
此时的扬州城入眼满目疮痍,断壁残垣。
一片片房屋倒塌,只留一片废墟。
地上森森白骨,尽显萧瑟凄凉。
昔日繁华景象已是过往烟云。
此时的扬州城内仅有十八口人!
“皇上,扬州城到了。”
皇撵缓缓停在了扬州地界。
马车内的朱元璋和李锦行也停下了交谈,走了出来。
可刚走出来,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父皇,这…这就是…扬州城?”
太子朱标走到朱元璋身旁,看着周围的萧索之景,有些难以置信。
一众随行皇子也是眼神惊疑不定,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是昔日的扬州城。
放眼望去,没有一间成型的房屋。
有的只是残破不堪的知府衙门,一眼无垠的废墟,荒芜已久的农田。
昔日扬州城何等繁华?
歌舞升平,花灯满城。
文人士子,无数人趋之若鹜。
天下谁人不知扬州?
可现如今,直叫人潸然泪下。
“没错,扬州城就在你脚下。”
朱元璋看着残破不堪的扬州城,心如刀绞,大为震动。
原本的心情也被破坏的一干二净,只剩下了痛心。
“扬州城……何至于此?”
朱元璋看着周围的场景,眼眶通红。
“踏,踏,踏!”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残破官服的人诚惶诚恐的走到了朱元璋面前。
“臣扬州主簿卢彬林,叩见陛下。”
朱元璋看着跪在面前的卢彬林,心里也不是滋味。
“这…就是扬州城?”
“禀陛下,这就是扬州城。
现在扬州城内共十八口人家。”
“二十三棵树,活着的树。”
朱元璋听完卢彬林的话,沉默无言。
仰头看着天空,双手负在身后,眼角微红。
“锦行,传旨。”
“北巡就此结束,明日咱就返回应天!”
“是,皇上。”
李锦行看着周围的一切,心里也不好受。
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嶙峋。
有几个老人甚至只剩下了骨头。
他第一次认识到了皮包骨头这种景象,很恐怖,但更多的是痛心疾首。
“二虎,把咱带的食物分给百姓们。”
朱元璋看着眼前那些双目无神,宛如行尸走肉的百姓,心里有千言万语,但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是,皇上。”
说着,二虎便指挥侍卫将带着的食物分给旁边的百姓。
看着狼吞虎咽的百姓,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上白面馍馍。
“老丈,你多久没吃过这白面馒头了?”
朱元璋走近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声音有些颤抖。
“回皇上,草民已经记不清了,应该有两三年了。至于肉,至少得有十几年没吃过了。”
老人听见朱元璋的话,回忆着这些年的经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一旁的几人心里也不好受,面露不忍。
“爷爷,不骗人,我们前几天不才吃过肉吗?”
然而就在这时,站在老人后面的小女孩却说出来不同的话。
“放肆,你这个老人明明吃过肉,为何说没吃过?你这是欺君!”
站在朱元璋旁边的朱标听见小女孩的话,立即站出来呵斥道。
而老人听见朱标的话,也顿时慌张起来,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一边哭着一边解释道:
“皇上,皇上,草民冤枉啊,草民万万不敢欺君啊。”
“那,那哪里是什么肉啊?那…那是人肉啊!”
说到这儿,老人再也忍不住,顿时哭出了声,涕泗横流。
李锦行看见这一幕,也不禁一阵恍然。
百姓疾苦,不亲眼所见,只知坐在朝堂上,又以何治天下?
老人的话还在继续。
“皇上,就在前几日,我的孙子,因为没有粮食,所以…就…就饿死了。”
“而我的孙女也快要不行了,草民…只能…只能将我那死去的孙子,和别人交换死去的孩子。”
“易子而食啊!”
说到这,老人已是泪流满面。
而朱元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眼角留下来两行清泪。
“锦行,陪咱走走。”
李锦行跟在朱元璋后面,看着沉默如山的朱元璋,一时间周围似乎都安静了下来。
“锦行,你说,这…这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怎么…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语气有些激动的说道。
“唉。
皇上。
北元朝廷和各地义军每次经过扬州城,无不是十室九空,满目疮痍。
如今天下初定,北方也还未平定,天下像扬州城一样的地方,恐怕还有很多啊。”
闻言,朱元璋亦是沉默无言。
只是站在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心里的震动痛心从未消减。
不一会儿,朱标走了过来。
“父皇,儿臣见百姓们从未吃过肉,实在于心不忍,便命侍卫将马匹宰杀,分给百姓。”
“但儿臣已是不忍再动扬州城一木,便私自将儿臣的车架拆了,当作柴火,烧给百姓们烤肉吃了。”
“还望父皇恕罪。”
朱元璋听见朱标的话,叹了口气,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标儿啊,你太善良了。”
………
夜晚。
朱元璋躺在在龙撵上歇息。
因为扬州城已经没有不漏雨的房屋了。
扬州城知府县衙。
一张案桌孤零零的摆放在大堂里,屋顶还在不停的滴着水。
李锦行站在知府衙门内,看着漆黑的夜色,缄默无言。
杨宪则是站在李锦行身后,没有移动身子。
对于李锦行,杨宪非常尊重。
刘伯温虽收他为徒。
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李锦行代师授业。
良久。
李锦行这才开口。
“杨宪,这扬州城如今的样子你也看见了。
我准备向皇上举荐你为扬州知府,正五品。”
“这扬州城是皇上北巡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
“看着吧,以后朝廷的目光,天下的目光,都会聚集在扬州城。”
“扬州治理得好了,就是最大的政绩。
这次北巡回去,皇上会时刻关注扬州城的动静。”
“现在的扬州城虽然困难,但也是难得的机遇。”
李锦行说完,看着杨宪。
刘伯温让他带着杨宪一起北巡,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师兄,我愿意留在扬州。
不过我不要正五品。
仍旧以翰林七品担任扬州知府。”
李锦行听见杨宪的话,点了点头,眼神有些赞许。
………
次日。
“锦行,这次回去,你给我举荐一个人,让他来治理扬州。
并且传旨中书省,让他们和六部,务必要拿出一个章程来,治理天下各省各县,恢复民力。”
朱元璋看着身边的李锦行,吩咐道。
“是,皇上。”
“禀皇上,治理扬州,我现在就有一个人选。”
朱元璋听见李锦行的话,指着站在李锦行身后的杨宪,道:
“你是说他?”
“正是,翰林院侍讲杨宪。”
朱元璋看着杨宪,又看了看李锦行。
“杨宪,你可愿意?”
“陛下,臣愿意留守扬州,一日不恢复扬州昔日盛景,臣便一日不回京!”
“好!好!”
“杨宪,咱现在就任命你为扬州知府。”
“臣遵旨。”
朱元璋紧接着转向旁边的吕昶。
“吕昶,凡扬州所需的稻种、农具、耕牛等,你们户部一律优先调用,只要是杨宪的需求,户部尽力解决。”
“不能解决的,来找咱,咱来解决!”
“是,皇上。”
年近六旬的吕昶也明白朱元璋的心情,而且扬州城的景象他也看到了。
触目惊心。
朱元璋看着杨宪,语重心长的说道。
“杨宪,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咱让你治理扬州,你必须给咱治理好了!
咱下次来扬州的时候,要看到一个繁华的扬州城。”
杨宪听见朱元璋的话,心里激动不已。
朱元璋如此重视,若是他将扬州治理得好了,那必定会前途无量。
“杨宪治扬州,这也是咱大明新朝来的一桩美谈。
咱盼望着你在三五年内,给咱一个新扬州。”
“臣遵旨!”
杨宪跪在地上,听见朱元璋的话,更加确信了李锦行的话。
这扬州在接下来的三五年里,就是天下关注的中心。
只要做出政绩,他的仕途必将一片坦途!
朱元璋也没有继续多说,下令启程。
龙撵缓缓前行,离扬州城越来越远。
一个个百姓驻足而望。
龙撵内。
朱元璋躺着依靠在枕头上,虽然北巡仅仅看了扬州,但他已经看到了天下的景象。
这次北巡,自然没必要进行下去了。
“咱下次还要来扬州,看看他杨宪究竟治理得如何。”
李锦行听见朱元璋的话,想着扬州城内的景象,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数日后。
……
应天外。
一干文武大臣,列队迎接朱元璋北巡归来。
“恩公,你说这皇上怎么会突然结束北巡了?”
胡惟庸看着李善长,有些疑惑的问道。
“听说是因为扬州城的事。
好了,皇上来了。”
就在这会儿,龙撵已经缓缓向着应天城门驶来。
李善长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衣着,拿着手里的捷报,小跑着奔向龙撵。
一边跑,嘴里还一边喊着:
“皇上!”
“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