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风文学
推荐你的下一本好书

第4章

人品重于画品

古人曾说:“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贼人。”可见,德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虽不能奢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术上有大成就,但是,父母应该把古人的教戒牢牢记在心中,要重视对孩子的德行教育,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立行于世的根基。

齐白石7 岁那年,母亲送他进学堂。由于家境贫寒,齐白石只上了半年学,就不得不辍学了。他帮家里干一些杂活,如浇菜、砍柴、放牛、捡粪等。放牛的时候,齐白石“牛角挂书牛背睡”,勤奋地学习、画画。有时,到了忘情之处,他就会把母亲交代的事情忘记,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母亲很体谅儿子,从来不责备他。14岁那年,家里把他送去学木匠。齐白石跟着师傅学习雕花,他很快学会了师傅的刀法,并借鉴小说上的插图,创造了很多新的人物形象。雕花木工离不开绘画,齐白石萌发了学习绘画的强烈愿望。母亲不顾家中的贫苦,支持他学习绘画。

从此,齐白石开始了自己的学艺的生涯。他四处拜师学习绘画技巧,25岁那年,他结束了11年的木工生涯,在父母的支持下,走上了专业绘画的道路,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书画大家。

每当回忆起那段日子,齐白石总会感叹,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也是决定他的命运的人。家里再穷,母亲也支持他学习绘画,并帮助他最终走上了专业绘画的道路;最珍贵的是,她坚持对儿子进行品德教育,教育儿子再穷也要有骨气,教育儿子鄙视旧社会的官僚;是她,把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刚强、正直、富于正义感等等优秀品质都赋予了儿子。

齐白石那倔强、坚忍不拔而又有几分高傲的鲜明性格,都是母亲教育和影响的结果。这是作为一位杰出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可贵品德。齐白石自己曾经说过:“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于画。”是他的崇高品德成就了他的事业的辉煌,而赋予他的崇高品德的正是他的母亲。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要邀请齐白石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他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在书画上的成就让人赞叹,他的为人更是后世学习的榜样。

实际上,我们的孩子也都是一块未雕的璞玉,他是否都能成为晶莹剔透、光滑圆润的美玉,就要依赖于,在幼年时,父母对于他道德和人格的影响和教育了。

教子点睛:

“人品重于画品”,画家必须注重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才有资格成为人人景仰的一代大家。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任何一个人都应不断修为“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只要孩子能拥有坚实的人生根基,无论他以后从事于哪个职业,都会让父母放心和骄傲。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