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這才緩了下來,臧霸幾人如在夢中:這接下來的事情還能再商量嗎?
高順繼續痛苦了一會,終於是抹了一把淚,緩了緩情緒,道:“對不起各位,我失態了,讓你們見笑了,我們還是儘快商量一下接下來怎麼辦吧!”
眾人坐到營帳之中,面面相覷之下都在等著高順先開口,可偏偏高順情緒還沒有完全恢復。
終於,臧霸道:“既然高將軍已經消滅了昌豨,那我們不如就殺回下邳城,救出呂將軍吧!”
“沒錯。”孫觀道:“高將軍能一日滅昌豨,可見果然是擅長兵法的,那就請高將軍指揮我們怎麼打吧!”
尹禮、吳敦明顯還有疑慮:曹操畢竟不是昌豨啊?哪有那麼容易打。
高順尋思:打敗了昌豨,再哭上一場果然是有用的,現在臧霸、孫觀對他已經心服了,四人中本來就是臧霸為帥,那麼現在直接就可以以主帥的身份去指揮他們,而不是糾纏怎麼才能讓他們聽從命令了。
高順便問道:“這幾日四位將軍可曾去刺探過軍情?”
臧霸道:“自然是有的,我們探到,曹操此時正率領大軍包圍著下邳,已經連續幾次攻城,卻沒能將其攻下,這兩天也沒有再攻了,此外在東北方向駐紮著一支約有三千人的軍隊,很顯然是想要防備我們的。”
“防備我們?”高順道:“他們沒有做出攻擊的態勢嗎?”
臧霸搖了搖頭,道:“沒有。”
高順尋思:曹操這是沒打算理會他這一支敵軍,他可是把夏侯惇打敗了,就不怕背刺他們。
當然不會怕!
曹操用兵怎麼會犯那樣子的大錯,顯然他已是定下了先擒呂布,再來打其他人的策略!
此計不可謂不高,因為呂布一亡,徐州敵對曹操的勢力的軍心就散了,接下來打敗收攏這些勢力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他也一定會防備敵人襲擊,如果現在突襲這支三千人的隊伍,多半會遭到埋伏。
吳敦喊道:“高將軍,我們先把這支三千人的隊伍給消滅了吧!”
高順示意了一下不急,繼續問道:“下邳周圍的城池,小沛,彭城情況如何,那裡可有駐軍?”
臧霸道:“沒有。”
果然不出所料啊,曹操也是很明白“人亡地存,人地皆失 人存地失,人地皆存”的道理。
但尹禮、吳敦道:“既然城池是空的,那我們何不趁機把小沛和彭城都拿下。”
這個辦法高順自然是考慮過的:拿下小沛和彭城,然後一起威逼下邳,曹操不敢對他們置之不理,一定會派大軍來對抗,到時呂布從下邳城中殺出,裡應外合,還是有很大可能救出呂布的。
但細想之下便已否決了:因為雖然能救出呂布,但這個戰法曹操只要不死圍呂布,便有很大的轉圜的餘地而難以大敗,這就意味著曹操能隨時捲土重來,他之後在徐州也無法安寧,可能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其次便是如此救出呂布,呂布仍然是他的老闆:自己辛辛苦苦卻要救出一個有勇無謀,缺信少義的老闆,太虧。
高順的目的從來都是陳宮與張遼。
再者便是現在根本無法聯繫呂布,無法保證自己在攻擊曹操之時呂布會出下邳城中殺出來,須知上輩子的呂布被困下邳之後就再沒想著突圍。
“不可。”高順還得給幾人不打小沛和彭城的理由:“曹操好不容易打下了小沛和彭城,怎麼會不派兵駐守,我料定曹操一定有埋伏。”
幾人也是左望右望,一時無計了。
而且高順剛剛的話怎麼有害怕的意思?
孫觀忍不住問道:“那高將軍有何計謀?”
高順沉吟了一會,道:“我與曹操以及其部將夏侯惇,于禁等人連戰數場,深知其軍紀嚴明,戰力極強,若想打敗他極為艱難,各位當真有雄心與我一起戰曹操?”
幾人面面相覷!
臧霸連忙道:“高將軍有,我等便有。”
高順看了一眼臧霸,心道:“好個宣高,關鍵時刻知道團結,知道做表率,確實是個可堪大用的人才。”
孫觀也道:“高將軍有,我等便有。“
尹禮吳敦還真沒有多大的雄心,但此時別人已表態,他們也不能怯場。
“既然如此,我便下幾條軍令,若依軍令而行,我可保我軍士兵戰力能增加數倍。“
正面對戰的實力!
這還真就觸到了幾人的痛點:幾日前他們以兩萬的兵力對戰夏侯惇五千兵,竟然還輸了,最後還是靠高順帶著不到一千陷陣營來救的他們。
這可是真的太丟臉了。
高順隨即道:“一,馬上精簡隊伍,將年滿二十,不滿三十,身上無傷無病的士兵全部挑出來,組成精銳部隊,二,全軍的盔甲全部集中,也歸精銳部隊使用。三,馬上伐木,以木片做盔甲,做得越多越好,四,便是精銳部隊,我也要重新挑選,重新訓練……”
高順一連下了十多條軍令,有他自己上輩子聽來的,也有原本便是陷陣營早已定下的軍規。
臧霸眾人聽得目瞪口呆:孫觀,尹禮,吳敦幾人倒是有些茫然,不免覺得高順所說太過於繁瑣,太過於麻煩。
唯有臧霸越聽越是心驚:有些軍令他制定不出來,但是一聽就知道這些軍令一旦實行,是真的能夠令士兵的戰鬥力暴增的……怪不得陷陣營士兵的戰鬥力那麼強了,絕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全部有全副鎧甲。
有臧霸帶頭,雖然孫觀三人遲疑:這樣子能讓他們的士兵戰鬥力增加數倍,難道不是會讓士兵們怨氣沖天?
但最終還是依令而行。
接下來的幾天,高順便大刀闊斧的整軍,除了剛頒發的幾道命令,又補充了幾條:將全軍的戰馬都抽選出來,組成一支騎兵部隊,一共得到了騎兵八百人,但只是一人一馬。
同時命人打造馬掌以及製作馬鐙。
步兵中選出精壯之士後,又通過了幾輪篩選,分別選出了臂力強的,跑得快的,還有行動靈活的,當然還有自小練過武的,分別組成了不同的隊伍。
這麼一整訓,時間又過去了半個月。
起初孫觀三人都有些不服,但他們都是帶過兵的,也是看得到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的提升的。
“按照歷史的發展,曹操應該放水去淹下邳城了吧!”
高順盤算著手中的隊伍:馬兵八百,其餘的帶鐵甲的步兵有兩千多,可以稱為精銳,經過這半個月的補充與製作,有木甲、皮甲的也有五千人了,也可算精銳。
其餘還算壯丁但算不上精銳的有一萬兩千。
剩下的還有一萬多老弱傷殘,沒有足夠兵器,只有鐮刀、砍柴刀等等,甚至是拿農具或者砍木棍為武器,只能用來壯聲勢而不能指望打硬仗。
“不夠三萬人啊!人數與曹操還差得不少,但曹操是遠征而來的大軍,是真正的精銳,手下的將領可是于禁,夏侯惇和許禇,徐晃這樣子的名將。與他們硬碰硬,最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