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盛年和王匯珊還在驚訝中緩不過神來,嘴張著一句話都吐不出來。
對面的韓沐之卻突然對他們深鞠一躬,起身後就開口道:
“叔叔阿姨,於爾是我從學生時代暗戀至今的人,我可以向你們保證不會做出任何傷害她的事情。”
“事情的全部經過,我在於爾出差迪拜的時候就已經都跟鄧小姐坦白,相信以她的性子已經查證過。”
“當然,如果我是你們,肯定會覺得口頭保證沒有用”,韓沐之早就想到了今天的情況,早就做好了準備,從贈與兩位長輩的禮品口袋中拿出幾疊整齊的文件。
“這是我名下的財產的轉讓協議,有韓家和林家陸續交給我的,也有我自己做起來的,已經簽好字自願贈予於爾。”
“如果我成功打動她,我財產理應上交給老婆,協議履行;
如果我沒有成功,這些也送給於爾傍身,讓她工作不要太辛苦,生活總有後盾。”
於盛年和王匯珊接過文件,有些難以相信現在這一幕。
翻開文件,裡面單單是房產就有正反兩張紙列著,皆是國內外各大城市的核心地段。
更別說其他的公司股份,礦產投資,信託基金。
“我們…… 這……”
別說林家寫在韓沐之名下的財產了,單單是韓家給的就夠任何一家人在江城舒舒服服地過一輩子。
他們於家雖然產業遍佈全國,財力在江城算得上數一數二,但看到有人對於爾這樣盡心,還是難免動容。
想到佟言風和佟家做過的事,不只想插手於家在江城的產業,甚至計劃著在婚後逐步擴展到這江城三角洲中。
要知道江城三角洲可是全國的經濟中心,這其中的幾百家集團的商業綜合體,佔了全國商場租金收入百強的70%,佟家的胃口,不可謂不大。
佟言風作為一個江城小有名氣的青年才俊,入贅於家,於家總是心有虧欠,想要補償佟家的付出。
江城內的股份分紅,給就給了,不過是讓出來一些收益,於家不差這點兒,只要兩個小年輕感情好就行。
婚後兩家產業融合,佟言風如果能幫著於爾好好經營集團,佟家想多插手一部分其他城市的項目,於盛年也有好好考慮過,畢竟是親家,提攜幫襯也是需要的。
只是出了這檔子事兒。
但如果是林家的孩子,林家在國內權勢通天,且這唯一的兒子韓沐之,他還是隨母姓,要想讓他入贅於家,恐怕是比佟家難太多了。
於盛年低頭想了許久,還是開口,“我們一直想給小魚兒找一個入贅女婿,之前在於爾成年的時候放出風去,江城各大家都猶猶豫豫,狠不下心來送兒子進於家。”
“我們也理解,不強求。”
“可佟言風是於爾自己帶回來的,那小子口口聲聲是全都要聽於家的安排,沒想到是個背地裡戳小魚兒心窩的。”
“但是小韓,你是林家的孩子,還跟了韓家的姓,本就是獨子,林先生和韓先生也很難接受你進我於家門吧,畢竟這次婚禮,對外都宣稱入贅。”
韓沐之聽到於盛年的開口本來還有些忐忑,不過聽到他擔心的居然是家裡不准他入贅,馬上微笑回應。
“於叔叔,我理解您的擔憂,但您想想,我自己的財產都願意給於爾,這協議籤的時候,我已知會兩家長輩。”
“他們早年就知道我心裡只有於爾,在於爾成年時聽到風聲說於家要招婿入贅,還想著怎麼培養我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於家女婿。”
遠在京市的林爸韓媽:沒想到還沒培養呢,兒媳婦就被人截胡了。這不爭氣的兒子就是悶騷,一心想著做出一番事業再出現在於爾面前,你看事業沒做出來的時候媳婦被人騙走了,找誰說理去。
“他們一直都知道我對於爾的心,也很支持我這次的決定,甚至和鄧小姐能搭上線,也是靠家裡和鄧家的關係給聯繫上的。”
王匯珊聽到這裡真的不敢相信,“你是說,鄧家本來也知道?”
韓沐之還是淡淡笑著,“鄧夫人和我母親是閨中密友。”
聽到這兒,於盛年和王匯珊對視一眼,哪裡有不懂的。
看樣子韓沐之早在於爾剛把佟言風送進局子,就知道了消息。
鄧夫人和韓沐之母親韓清,兩個人一手策劃了韓沐之和於爾見面,鄧夫人知道自己閨女的性子,肯定不樂意被安排。
但如果是為了小魚兒,鄧小姐就拿出100%的積極性去張羅,促成兩個人見面,以及後面的一切。
更難以否認的是,這一切可能都在韓沐之的意料之中……
於盛年頹然一笑,無奈搖頭,“小韓啊,你真是年輕有為啊,這步步算計精妙,讓小魚兒進了你的圈套。”
王匯珊也咂摸出味兒了,這便宜女婿從始至終就擱這兒等著我們家小魚兒上鉤,心思不可謂不重,如果真成了她家女婿那還得了。
韓沐之也不否認,嚴肅又恭敬地輕鞠一躬,“於叔叔,我已經錯過於爾太久了,請你們給我這次機會。”
老兩口對視片刻,好似下定了某種決心,於盛年開口,“這文件,我們收著了,你如果能打動於爾,算你的本事,如果不能,我們於家也不貪你這些東西,一併奉還。”
後又轉換語氣,厲聲道,“但凡你有一絲傷害於爾的跡象,我們於家不會怕了你背後的林韓兩家,傾我所有,也要讓欺負我女兒的人付出代價。”
王匯珊拉住丈夫的手臂,無聲地支持他的決定。
韓沐之也站正了,神色放鬆下來,面露真誠,“叔叔阿姨,謝謝你們給我機會,請放心。”
直到管家把韓沐之送出門,老兩口都沒緩過勁兒來。
林家,韓家,鄧家,唉。
最後,兩人一致決定,對小魚兒保密,讓她不要被這些背後的利害關係影響,專心地遵從自己的想法,選擇自己想選的人。
其他的,有他們在,有於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