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白菜價的土地!
李善長的新家,安在了城南十里外。
遠離喧囂,環境優雅。
整座莊院,分內外三層,佔地廣闊,光給人休息的屋子,就有四五十間,已經是縣裡最好的房子了。
後院中,假山園林,池塘流水、花草樹木之類的,可謂應有盡有,美不勝收。
這裡,原本是屬於本地一個富戶的,每年盛夏,都會來此避暑納涼。
有了縣令張力出面,經過反覆協商,被李善長買到手裡,又不辭勞苦的,把裡裡外外重新規劃了一番。
畢竟,以後要在這裡紮根落戶,當然要按照心意來。
定遠縣雖離應天不遠,但論起生活水平,物質享受等方面,肯定遠不如京城那般繁華富庶。
即便條件差了些,他也沒想過委屈自己。
室內的裝潢陳設,必須要選用最好的,務求精益求精。
白玉的茶杯,官窯的瓷器,景德鎮的花瓶……連他本人的書案座椅,木料都是上的黃花梨!
主打一個奢華闊氣!
足足用了半個多月,才將一切佈置妥當,等到竣工之日,整座院子可謂煥然一新,富麗堂皇。
住的尚且如此,伙食方面,更是不能有半點馬虎。
每天,除了早餐比較清淡以外,吃一些鹹菜、米粥、雞蛋什麼的。
早晚兩頓,都要有四冷四熱八個菜,葷素搭配,再加一道味道鮮美的湯,才能吃得心滿意足。
用李善長的話說,老子好不容易穿越到古代,條件本就艱苦,還不能享受享受了?
更何況,闔府上下幾十張嘴要吃飯,以及要按時給丫鬟下人發放月餉,算到一起,真是筆不小的開支。
“花錢如流水,賺錢如抽絲啊!”
故而,為了保持目前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快樂生活,甚至得到更多的物質享受……
他決定,立刻行動起來!
將成為地主老財的夢想,逐一貫徹落實!
……
“老爺!”
“天都亮了,快起床吧!”
這一日早上,李善長還在夢裡和周公論道,睡眼朦朧間,於身旁兩位美妾的輕聲呼喚中醒了過來。
“呃……大概什麼時辰了?”
這個時代,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鐘表,所以對時間的掌握並不精確。
當李善長打著哈欠,慵懶的走出臥房,一道明晃晃的陽光直射而來,照得幾乎睜不開眼。
看樣子,的確不早了呢。
但是,他並不覺得睡懶覺是可恥的行為,而是種享受。
好不容易退休了,日子當然怎麼舒服怎麼過啦。
很快,來到正堂,婢女們手腳麻利的端來早餐,讓他美美的吃了一頓。
填飽肚皮後,又將兩個兒子喊到面前……
“爹,您找我們?”
大約一盞茶的功夫,李祺和李芳紛至沓來。
雖然,他們對老爹辭官返鄉的行為十分不解,甚至還為此鬧過脾氣。
但見了面,依然保持著父子間的禮數。
李善長一邊品著香茶,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示意兄弟兩個坐下說話。
“你們倆,以後有什麼打算?”
“這個……”
聞言,兩人言語遲疑不定,互相對視了一眼,試探彼此內心的想法。
他們當然想說,最好能回京城去。
可看著李善長略顯玩味的笑容,連忙把快到嘴邊的話咽回到肚子裡。
何況,上次那頓皮肉之苦,至今仍記憶猶新。
思量了許久,幾乎異口同聲的表示。
“爹,您是一家之主!”
“我們聽您的安排就是了!”
李善長點點頭,心想…….
“不錯!不錯!!”
“這才像好孩子該說的,整天和老爹作對,那像話嗎?”
一念至此,他首先把目光轉向了李祺。
“兒啊,爹給你尋了門好親事。”
“你未過門的媳婦不是別人,正是當今皇帝的掌上明珠——臨安公主!”
“成親的日子,定在明年。”
“這段時間,你哪都不許去,就老老實實待在家裡,用功讀書,收斂心性,不要到處惹是生非!”
“等日子一到,爹馬上把你給嫁過去……”
沒錯,他用的是‘嫁’這個字眼。
和皇家結親,娶的又是公主,雖會封個駙馬的頭銜,但論身份地位,與傳統意義上的贅婿差不多。
只不過,夫妻感情和睦的話,照樣能享受錦衣玉食,榮華富貴。
對此,李祺自然沒什麼意見。
只要耐心等一年,他就能回京城逍遙快活了。
而且,還能娶到公主,簡直兩全其美。
這讓李芳在羨慕兄長的同時,暗暗責怪老爹偏心。
連忙追問!
“爹,那我呢?”
“我要求不高,能娶到一位郡主就行。”
“要不就是京城哪個勳貴重臣的千金,也能接受。”
如此天真浪漫的想法,立馬被李善長潑了盆冷水。
“美的你!”
“以後,你就跟爹在家種地!”
“只要好好幹活,照樣能吃飯穿衣!”
“現在,就交代給你一個任務,火速去辦!”
說到這裡,他叫來了管家,去賬房取了一百兩現銀,交給李芳。
“你進趟城,找張縣令問問,本地一畝良田值多少銀子。”
“最好,儘快找到賣家,把此事辦妥!”
李芳不情願的接過銀子,心裡滿不是滋味。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憑啥大哥就能娶到公主,回京城過好日子。
自己卻要留在鄉下,守家待業,做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
就算不指望一碗水端平,那也不能偏心過了頭啊!
……
傍晚。
眼看日落西山,李芳才堪堪騎馬返回,並將一張五十畝的地契放到桌上。
“這麼多!”
李善長驚呼一聲,不由得瞪大眼睛。
他攏共只給了一百兩銀子啊!
竟然買到了五十畝良田,折算下來,每畝頂多二兩銀子左右。
差不多,和白菜一個價了!
但細細想來,賣得如此便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天下剛剛經歷亂世,四分五裂,死於兵災戰禍的人不計其數。
僥倖活下來的百姓,又被前朝的苛捐重稅壓榨的苦不堪言,出現了大量拋荒流亡的現象。
如今,大明百廢待興,正是休養生息,人少地多的階段,根本就種不過來。
供大於求,也就很難賣得上高價!